2020年10月底,AMD终于发布了长期以来隐藏在幕后、被众人关注的RDNA2 GPU架构,凭借众多新技术,AMD在Navi 21核心RX 6900XT、RX 6800XT及RX 6800的首发亮相上赚足了眼球,也宣告AMD Radeon GPU多年后重新加入了高端游戏显卡市场的竞争序列。而在中端主流级游戏市场上,面对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RTX 3060的强势,RDNA2架构的GPU亟需新的成员来应对主流级的竞争,于是Navi 22就这样走到了台前。完全继承了RDNA2架构精髓,且更有性价比的Navi 22核心GPU到底会有怎样的表现?或许通过首发上市的AMD Radeon RX 6700XT,我们能从中窥得一二。
作为主打主流级游戏市场的核心,Navi 22核心对AMD而言可以说是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毕竟在原来主流级游戏显卡市场的竞争上,RX 5700XT、RX 5700及RX 5600XT等产品面对NVIDIA上一代的RTX 2070 SUPER、RTX 2070等都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更不要说跟RTX 3060 Ti、RTX 3060等新一代Ampere架构的主流级GPU相比了。RX 5700系列的替代者必须尽快面世,才能继续在主流级游戏显卡市场上保持足够的竞争力。于是,前不久到达MC评测室的Navi 22核心的AMD Radeon RX 5700XT显卡就肩负着新一代主流级游戏显卡拓荒的重则,更是想要在目前NVIDIA GeForce RTX 3060系列及上一代RTX 2070、2080系列的包围下,重新发出自己的声音。而作为完全继承了RDNA2架构的Navi 22核心,实则我们并不陌生。
复习:RDNA2架构简析

David Wang 王启尚先生,AMD Radeon 技术事业部工程研发高级副总裁
RDNA2架构表现出了超级强势的性能,实则这还与AMD的一位高层管理者有密切的关系,他就是David Wang(王启尚先生)。当年大名鼎鼎的Radeon GCN架构正是出自他的手,这位AMD RTG(Radeon技术事业部)的老大在2012年暂时离开AMD去了Synaptics公司。2018年左右,王启尚受到AMD首席执行官苏姿丰博士(Lisa Su)的邀请再次加入AMD,并重新执掌AMD RTG部门。在两年后,AMD RDNA2架构终于现世,使得AMD在高性能及顶级游戏显卡市场上,有了与竞争对手正面硬刚的实力。可以说,RDNA2架构的成功,与王启尚的主导研发有着最直接的关系。
在AMD Radeon RX 6800XT/RX 6800的首发评测文章里,我们已经对AMD RDNA2架构进行了详细的解析。本次评测的主角AMD Radeon RX 6700XT显卡的核心代号为Navi 22,与此前发布的Navi 21核心(Radeon RX 6900及RX 6800系列)一样,拥有完整的RDNA2架构技术传承。在进行详细的测试之前,让我们简单地复习一下RDNA2架构吧(更详细的关于RDNA2架构的技术细节,请关注《微型计算机》微信公众号,参考我们的RX 6800XT首发评测文章即可)。


AMD RDNA 2架构简图。
能耗比提升的CU单元
第一,RDNA 2的基本计算架构维持了RDNA的设计,但是在电源方面做出了重大优化。

RDNA的CU单元,AMD在RDNA 2上基本维持了之前的CU结构,但是在电源和功耗方面做出了重大改善。
在CU端,AMD保留了之前的双CU架构,也就是一个双CU单元包含了2个CU,每组CU分别可以执行2个SIMD 32指令,同时对应这种变化,CU单元的分发前端也改成了Wave 32,1个双CU单元就有2个Wave 32指令分发单元,在遇到SIMD 64指令的情况下还可以合并为Wave 64进行分发,这一点和之前的NAVI 10完全一样。AMD宣称在RDNA 2上对CU单元内2个SIMD 32计算负荷平衡方面进行了优化,提高了计算效能。
虽然在计算端RDNA 2的CU单元在设计上和RDNA基本一样,但是AMD还是为RDNA 2架构的CU单元加入了大量电源管理方面的内容,以尽可能提升GPU的性能功耗比。AMD加入了更多细粒度的门控时钟设计,能够更加准确地控制CU单元的电压和频率,并且AMD重新设计了CU内数据路径,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数据存取移动所带来的能源消耗,这是超级重大的。
“开挂”的无限缓存
除了基本计算架构外,RDNA 2在缓存体系上相比RDNA做出了重大改善。

RDNA 2架构的缓存体系的最大变化是加入了无限缓存。

无限缓存带来的三大优势。
RDNA 2拥有L0、L1、L2以及无限缓存(Infinity Cache)、显存控制单元5个层级。其中无限缓存是全新加入的大容量缓存,其容量高达128MB(Navi 21)或96MB(Navi 22)。根据AMD的架构图来看,无限缓存被分为4个区块,每个区块为32MB,这个数量和4个渲染引擎、4个显存控制器是相互对应的。在缓存连接方面,AMD使用运行在1.94GHz的、16x64Bit(1024Bit/时钟周期)的Infinity Fabric总线连接缓存和RDNA 2的引擎,而这个总线的带宽峰值是256bit GDDR6显存的4倍。
无限缓存的能够改善GPU在每个时钟周期内完成的实际工作量或性能——提高GPU的数据命中率,而不是像传统GPU那样等待数据从VRAM中取出。在光线追踪计算中,BVH相关的遍历数据也会存放在无限缓存中,这也是AMD设计的硬件光线追踪加速的重大组成部分。
全面支持DirectX 12 Ultimate,硬件光线追踪
在RDNA 2上,AMD宣布带来了硬件光线追踪、2级VRS可变速率阴影、Mesh渲染(Mesh Shaders)以及采样器反馈(Sample Feedback)四大DirectX 12高级功能。

RDNA 2架构提供了对微软DirectX 12 Ultimate版本的支持。

RDNA 2加入了硬件光线追踪模块。
在万众瞩目的光线追踪部分,AMD目前的消息只是提到为每个CU单元配备1个RA单元,性能方面只是宣称RA单元的光线追踪交叉性能是传统软件执行的10倍。另外,RDNA 2目前还可以支持DirecStorage API,这项功能之前在NVIDIA的RTX 30系列GPU上也出现过,其主要用途是使用GPU直接解压缩游戏数据,从而绕开了效率较低的CPU,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和更少的等待时间,对游戏玩家来说是超级友善的。
AMD Smart Access Memory以及FidelityFX

除了传统技术外,AMD在RDNA2架构上也带来了大量的特色技术支持。

FidelityFX目前支持数十款游戏。

超级分辨率技术能够提升游戏画面的分辨率。

AMD利用延迟降低技术和Boost技术提高游戏体验。

AMD Smart Access Memory技术能够使得CPU访问GPU全部显存。

Smart Access Memory技术能够带来6%或更高的性能提升。
AMD Smart Access Memory是AMD在RDNA 2上提出的创新功能。在启用了这个功能后,CPU端(锐龙5000系列)可以直接通过PCIe 4.0总线访问GPU的全部本地显存,这样一来,CPU就可以直接调用GPU的数据而不需要等待GPU转发。这项功能在不同的4K游戏中可以带来大约5%~11%的性能提升,平均带来了6%的性能提升。
AMD还带来了名为FidelityFX的图形质量工具包。FidelityFX中包含了不少有关图形画质和功能的内容,包括FidelityFX环境光遮蔽、FidelityFX屏幕空间反射、FidelityFX贴图、FidelityFX MIP图像缩减等。
另外,在游戏体验优化方面,RDNA2架构也带来了两个技术,其中一个是延迟降低技术,被称作Anti-Lag,另一个技术被简单粗暴的称之为Boost。先来看延迟降低技术。这个技术能够降低游戏中的输入延迟。AMD解释道,在GPU受限的情况下,通过控制CPU的工作速度和减少排队的CPU工作的数量,可以有效地降低游戏延迟,这带来了电子竞技游戏、AAA级别游戏更好的游戏体验,并且这项技术能够支持DirectX 9和DirectX 11,可以在游戏中全局激活。
另一个技术Boost是一个动态分辨率技术,它可以通过降低用户眼睛注意不到或者不重点关注的场景的分辨率,来提高性能。AMD宣称这个技术能够带来更加流畅和更快响应速度的游戏体验,尤其是在游戏画面快速移动时能够带来最高66%的性能增幅,同时不会显著降低游戏画质等。AMD的数据显示在延迟降低和Boost两个技术都开启的时候,游戏延迟能够大幅度降低。
Navi 22核心先锋军,Radeon RX 6700XT赏析

作为第一款上市的Navi 22核心显卡,AMD Radeon RX 6700XT在核心的技术上拥有完整的RDNA2架构特色,而在具体的规格上,则可以将其视为RX 6800的精简版。

尽管也是具备了完整RDNA2架构技术的“Big Navi”家族新成员,但以主打主流级市场的Navi 22核心这个新形象出现的Radeon RX 6700XT,即使相比Navi 21家族的低端型号Radeon RX 6800,在规格上由于定位的不同还是有不小差距。
Radeon RX 6700XT依旧采用了AMD已经运用得炉火纯青的7nm制程工艺,在CU单元上的配置为40个,也就是拥有2560个流处理器,与上一代的对位产品Radeon RX 5700XT完全一致。在光追核心配置上也是40个(RDNA2是一个CU单元配一个光追核心Ray Accelerator),相比RX 6800而言精简了20个CU单元及20个光追核心,流处理器少了1280个。而在频率设置上,RX 6700XT则更为“激进”一些,游戏频率2424MHz,Boost频率2581MHz不但将RX 5700XT抛在身后“吃灰”,就连RX 6800的2105MHz的Boost频率也在其面前黯然失色。而超高核心频率的设置,也会在必定程度上弥补CU单元精简带来的性能损失,对拉近与RX 6800的性能差距有不小的协助。而Infinity Cache无限缓存是RDNA2架构性能发挥的核心因素之一,AMD为RX 6700XT配置了96MB的无限缓存,依旧算得上是巨无霸级的配置,对于RX 6700XT的性能表现肯定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显存的配置上,Radeon RX 6700XT配备了12GB的GDDR6显存,比RX 6800少4GB。不过在显存位宽上,或许是为了拉开性能差距,Radon RX 6700XT只有192bit,搭配2000MHz显存频率,显存带宽仅为384GB/s,参数指标上落后RX 6800的512GB/s较多,甚至还不如RX 5700XT的448GB/s(这一点倒是与NVIDIA GeForce RTX 3060的显存配置超级神似)。AMD为何要限制RX 6700XT的显存位宽?我们目前并不知其背后的缘由,难道说是为了在必定程度上限制RX 6700XT的“挖矿”能力吗?



AMD Radeon RX 6700XT(下文简称RX 6700XT)显卡在外观设计上保持了与RX 6800XT/RX 6800相近的风格,依旧是比较硬派且传统的设计风格,黑色、银色和红色的色彩搭配也是经典的游戏显卡配色,并且造型上也是相当的冷峻。不过在散热风扇上,由于功耗有了必定程度的降低,加上显卡的市场定位,因此从RX 6800XT/RX 6800的三风扇改为了双风扇。同样地,在显卡顶部的Radeon Logo处依旧是唯一的灯效来源,也能满足对显卡灯效有追求的玩家需求。
在显卡的背部,RX 6700XT配置了可以有效降低显卡弯曲和PCB板受损概率的一体式金属背板,而且有别于RX 6800系列前辈产品的GPU核心背部的镂空设计,RX 6700XT采用的是全覆盖式的一体化金属背板。在供电设计上,RX 6700XT采用的是8Pin+6Pin供电设计,视频输出面板上则采用的3个DP接口+1个HDMI接口的组合。

位于顶部的散热出风口

3DP+1HDMI的视频输出接口

背部是全覆盖式的防弯折一体金属背板

智能启停的双轴流风扇,可以实现低负载下零噪声。

Radeon Logo是唯一的灯效来源

电源接口为8Pin+6Pin
在PCB的设计上,RX 6700XT采用的是11项供电电路设计,相比RX 6800的15项供电有所精简。而在显存配置上,依旧是采用了来自三星的单颗2GB容量的GDDR6颗粒,共配置了6颗实现12GB的显存配置,等效显存频率为1.6GHz(实际显存频率为2000MHz)。不过我们有点担心的是11项的供电设计会压缩RX 6700XT的再超频空间,而且可能会带来整个电路的发热量增大,从而会影响RX 6700XT的核心温度控制,导致其温度表现不如RX 6800优秀(双风扇对温度控制的能力也是我们在测试之前有点担心的地方)。我们预估RX 6700XT的散热控制相比RX 6800会略差一点,实际到底如何?后文我们会给你解答。


RX 6700XT的Navi 22核心,在顶盖的封装形式上采用了八边形的压盖,与RX 6800的方正压盖有区别。
来自三星的GDDR6显存颗粒,单颗容量2GB。

在散热部分采用的是铝鳍片+热管+纯铜底座的模块
AMD Radeon RX 6700XT规格参数
核心架构:RDNA 2
光线加速器数量:40个
CU计算单元数量:40个
流处理器数量:2560个
核心游戏频率:2424MHz
核心Boost频率:2581MHz
AMD Infinity Cache容量:96MB
显存容量:12GB GDDR6
显存频率:2000MHz
显存位宽:192bit
显存带宽:384GB/s
供电接口:8Pin+6Pin
视频输出接口:DP×3、HDMI×1
参考价格:3699元
性能实测,大幅超越RX 5700XT

截稿前最新版的GPU-Z V2.38.0尚不能正确识别RX 6700XT的参数,识别到默认Boost频率为2669MHz(实际应为2581MHz,而且在实际显存频率一栏也显示为0MHz),需要等待GPU-Z的后续更新。
Navi 22核心的RX 6700XT性能到底如何?首发价格标称3699元起,在抛开当下各种导致显卡价格混乱的因素,单就首发指导价格来看,它明显是定位于竞争对手首发价格2999元的GeForce RTX 3060 Ti以及首发价格3899元的GeForce RTX 3070之间。所以,它能否达到既定的价格定位目标?按照我们的预想和从其定价来分析,它的性能应该是在RTX 3060 Ti和RTX 3070之间,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当然还得用实际的测试成绩来说话。
由于RX 6700XT定位于1440p及1080p的游戏,因此我们在测试中也将主要考察在这两个分辨率下RX 6700XT的性能表现。测试分为两个主要部分,其一是在非光追的普通游戏环境下(即使支持光追的游戏也关闭光追效果),其二则是在光追环境下(由于目前部分支持光追的游戏仅支持NVIDIA开启光追效果,列如《看门狗:军团》《德军总部:新血脉》等,因此我们在这部分游戏测试中选择的是能同时支持A卡和N卡硬件光追效果的游戏)。同时,在支持DLSS的游戏中,我们在NVIDIA显卡的对比测试中也没有开启DLSS。
测试平台
显卡:AMD Radeon RX 6700XT
AMD Radeon RX 5700XT
NVIDIA GeForce RTX 3070 FE
NVIDIA GeForce RTX 3060 Ti FE
处理器:AMD锐龙 9 5950X
内存:DDR4 3200 32GB双通道
主板:ROG CROSSHAIR Ⅷ DARK HERO
电源:ROG THOR 1200W
显示器:ROG XG27UQ(3840×2160@144Hz)
3DMark理论性能测试



从3DMark理论性能的测试部分成绩来看,RX 6700XT还是带来了强势表现。在FireStrike性能测试中,RX 6700XT已经超越了RTX 3060 Ti,性能领先10%以上。即使相对于RTX 3070,RX 6700XT也在FireStrike及FireStrike Extreme项目上有所领先。不过在4K分辨率下的FireStrike Ultra测试中输给了RTX 3070。
在TimeSpy测试中,RX 6700XT则相对RTX 3060 Ti有小幅落后,而相较于RTX 3070的话,落后程度更大一些。尤其是在针对光追性能的DXR Feature Test和PortRoyal测试中,RX 6700XT的表现相对比较无力,性能与RTX 3060 Ti相比有较大差距。相对于NVIDIA已经布局3年的成熟硬件光追加速技术,AMD的硬件光追性能只能说是才刚起步,仍需努力。
非光追环境1080p分辨率游戏测试




在1080p非光追环境下,可以明显看到RX 6700XT的性能相较于上一代RX 5700XT的游戏测试成绩有明显的提升,整体提升幅度在20%,信任它能够很好地完成取代RX 5700XT市场布局的任务。而在与RTX 3060 Ti的比较上,在非光追环境和1080p分辨率下,我们所测试的13款游戏中,它在《控制》《极限竞速:地平线4》《赛博朋克2077》和《德军总部:新血脉》这四款游戏中小幅度落后于RTX 3060 Ti,而在其余9款游戏测试中皆取得了领先。整体性能比较而言,RX 6700XT在1080p非光追环境下的游戏性综合来看能是要稍胜过RTX 3060 Ti的。
不过与RTX 3070相比而言,RX 6700XT仅在《银河破碎者》《刺客信条:英灵殿》和《荒野大镖客:救赎2》这三款游戏测试中有微弱的优势,而在其余10款游戏性能比较上都落后于RTX 3070,1080p游戏性能整体上还是跟RTX 3070有必定差距。
非光追环境1440p游戏性能测试




在1440p分辨率及非光追下,测试结果几乎与1080p分辨率下一样。RX 6700XT在1440p分辨率下的游戏性能相较于RX 5700XT平均提升幅度约为22%,部分游戏中超过了30%,可以说已经与RX 5700XT拉开了明显的差距。相对于RTX 3060 Ti来说,RX 6700XT依旧是在《控制》《极限竞速:地平线4》《赛博朋克2077》和《德军总部:新血脉》这四款游戏中落后,而在其余的全部游戏测试中都小幅胜过了RTX 3060 Ti。对比RTX 3070,RX 6700XT在1440p分辨率下在《尘埃5》和《刺客信条:英灵殿》中取得了优势,测试结果胜过了RTX 3070。但是在其余11款游戏的1440p分辨率测试中,RX 6700XT都不敌RTX 3070,性能差距依旧存在。
光追环境游戏性能测试


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目前RX 6000系显卡的实时光线追踪性能相比NVIDIA GeForce RTX 30系显卡的确 存在差距。在光追环境下,无论是1080p还是1440p分辨率,RX 6700XT相比RTX 3060 Ti都没有任何优势,而且光追游戏性能落后的程度还比较大。而相对于RTX 3070,光追性能落后的差距则更大。
SAM,极限加速的“游戏外挂”

RX 6700XT还有一项针对游戏性能加速的黑科技武器,那就是RDNA2架构带来的SAM(Smart Access Memory)技术。关于SAM,我们在文章的前面及以前的技术文章中已经对其有了详细介绍。想要体验AMD SAM功能,我们需要将主板BIOS更新至最新版本,同时在BIOS中打开“ Above 4G Decoding”和“Re-size BAR support”这两个选项。需要注意的是,由于不同主板的BIOS设计有所不同,上述两个选项的具体位置也会有所差异,不清楚的朋友可能需要耐心寻找一下。打开 Above 4G Decoding”和“Re-size BAR support”这两个选项之后,我们只需保存设置并进入系统,AMD SAM功能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在这个测试部分,我选择了三款游戏进行对比分析,最后结果相当喜人。除了在《尘埃5》游戏中开启/关闭SAM功能前后没有明显变化之外,《刺客信条:英灵殿》和《极限竞速:地平线4》都表现出了超级明显的性能提升。在《刺客信条:英灵殿》中,开启SAM后游戏帧率从78fps提升导了92fps,提升幅度接近20%;在《极限竞速:地平线4》游戏中,开启SAM之后游戏帧率从142fps提升导了186fps,提升幅度更是高达30%,十分可观。当然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游戏的都支持SAM功能,玩家应用这项特色技术之前需要查看其所支持的游戏列表。
温度、功耗与超频

在功耗与温度的测试部分,RX 6700XT平台满载功耗约为357W,而满载烤机约30分钟后,RX 6700XT的GPU核心温度约为82℃,我们觉得RX 6700XT的公版产品散热性能上还有必定的改善空间。
RX 6700XT,主流游戏显卡新选择
从测试结果来看,目前对AMD显卡来说,实时光线追踪性能依旧是挥之不去的“硬伤”,在光追游戏中RX 6700XT的表现的确还不太如人意,也希望AMD能在后续加快改善光追性能的步伐。尤其思考到目前许多支持光追的游戏都提供了对DLSS的支持,NVIDIA GeForce RTX 30系显卡在光追游戏性能上的优势依旧超级明显,毕竟DLSS+光追的组合可说是无往不利。
不过从整体测试结果来看,RX 6700XT还是较好地完成了它的既定目标——非光追环境下的游戏性能介于RTX 3060 Ti与RTX 3070之间,与其市场报价基本相符。但目前显卡市场价格瞬息万变,最终这款产品的市场价格会是多少在很大程度上也将决定它的性价比位置。
从我们所选择的14款游戏测试结果来看,RX 6700XT在参测的多数游戏测试(非光追环境)中都比RTX 3060 Ti要稍强一些,尤其是在1080p分辨率下有不小的优势,但它与RTX 3070之间依旧还是有不小的性能差距。同时,RX 6700XT也远远地超过了前一代RDNA架构的对位产品RX 5700XT,在市场端取代RX 5700XT应该是指日可待。而且从测试的成绩可以看出,AMD Radeon RX 6700XT已经能在1440p分辨率及最高画质设置下,以超过60fps的绝对流畅帧率运行绝大部分大型3D游戏,因此说它是一张为1440p游戏而生的游戏显卡,是比较恰当的。
目前AMD Radeon RX 6700XT的报价是3699元起,也正好卡在3500元这个目前还算是比较“空窗”的价格区间,让玩家们针对这个价位段的显卡产品选择上有了新目标。当然,对目前的显卡市场来说,首发上市的“报价”也仅仅是参考而已,在各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我们几乎可以肯定市场价格会远高于3699元。不过有一个不知道算不算“好消息”的消息,我们无趣之中测试了一下RX 6700XT的哈希算力,结果发现仅有45MH/s左右,或许是受到显存位宽带来的带宽缩水影响吧,让比较依赖显存的挖矿运算能力大幅度降低——这个成绩甚至还不如RX 5700。不知道这一点会不会让“矿主”们三思,从而让游戏性能部分并未受到显存带宽太大影响的RX 6700XT更多地流通到玩家的手里。这一切,就只能等明天RX 6700XT正式上线发售之后才能看到了。而在RX 6700XT之后,Navi 22核心的后续家族成员信任也会陆续到达MC评测室,后续更多的测试,敬请等待。



夸的再好,游戏玩家买不到也白搭
AMD,yes
空气卡
就看今晚 世纪耍猴开赛
买不到
又一空气卡
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