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代理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开发者需要一套灵活且高效的工具来将创意转化为实际应用。Google推出的Agent Development Kit(ADK)for Go正是为满足这一需求而生,它以Go语言为基础,融合软件工程最佳实践,让构建、部署和扩展AI智能体变得简单可控。我将结合官方快速入门指南,带你从基础开始,逐步掌握ADK for Go的核心用法,亲手打造属于自己的AI智能体。

一、ADK for Go:为何值得选择?
在深入实践之前,我们先明确ADK for Go的核心价值。作为一款开源工具包,它最显著的特点是“代码优先”开发者无需依赖复杂的配置文件,直接用Go代码定义智能体逻辑、工具集和工作流。这种方式不仅符合Go语言“简洁、高效”的设计哲学,还能充分利用Go的并发能力和类型安全特性,让AI代理具备生产级的稳定性。
ADK for Go的另一大优势是跨平台兼容性。它虽然对Google Gemini模型进行了优化,但并非局限于特定模型,开发者可以轻松集成GPT、Claude等其他主流大语言模型。在部署方面,无论是本地服务器、Docker容器,还是Google Cloud Run等云原生环境,都能无缝适配,真正实现“一次编写,多处运行”。
此外,ADK的模块化设计让智能体协作变得简单。你可以像搭积木一样组合多个专业智能体,列如用“数据采集智能体”+“分析智能体”+“报告生成智能体”构建完整的数据处理流程。这种灵活性使其适用于从简单问答到复杂自动化的各类场景。
二、快速入门:搭建你的第一个AI智能体
接下来,我们结合官方快速入门指南,一步步构建一个能查询天气和时间的基础智能体。整个过程只需三个步骤,即使是Go新手也能轻松上手。
步骤1:安装ADK for Go
第一确保你的环境已安装Go 1.21或更高版本,然后通过go get命令引入ADK包:
go get google.golang.org/adk
这条命令会自动下载ADK核心库及其依赖,无需额外配置,体现了Go生态“开箱即用”的优势。
步骤2:编写基础代理代码
创建一个main.go文件,我们将实现一个能调用Google搜索工具查询天气和时间的智能体。代码结构如下:
package main
import (
"context"
"log"
"os"
"google.golang.org/adk/agent"
"google.golang.org/adk/agent/llmagent"
"google.golang.org/adk/cmd/launcher/adk"
"google.golang.org/adk/cmd/launcher/full"
"google.golang.org/adk/model/gemini"
"google.golang.org/adk/server/restapi/services"
"google.golang.org/adk/tool/geminitool"
"google.golang.org/genai"
)
func main() {
ctx := context.Background()
// 初始化Gemini模型(需提前设置GOOGLE_API_KEY环境变量)
model, err := gemini.NewModel(ctx, "gemini-2.5-flash", &genai.ClientConfig{
APIKey: os.Getenv("GOOGLE_API_KEY"),
})
if err != nil {
log.Fatalf("初始化模型失败: %v", err)
}
// 创建天气查询智能体
weatherAgent, err := llmagent.New(llmagent.Config{
Name: "weather_time_agent",
Model: model,
Description: "用于查询城市的天气和时间",
Instruction: "我能回答关于城市天气和时间的问题",
Tools: []tool.Tool{
geminitool.GoogleSearch{}, // 集成Google搜索工具
},
})
if err != nil {
log.Fatalf("创建代理失败: %v", err)
}
// 启动智能体服务
config := &adk.Config{
AgentLoader: services.NewSingleAgentLoader(weatherAgent),
}
launcher := full.NewLauncher()
if err := launcher.Execute(ctx, config, os.Args[1:]); err != nil {
log.Fatalf("服务启动失败: %v", err)
}
}
这段代码的核心逻辑可拆解为三部分:
- 模型初始化:通过gemini.NewModel连接Gemini-2.5-Flash模型,需提前在环境变量中配置Google API密钥(可在Google Cloud控制台获取)。
- 代理定义:使用llmagent.New创建智能体,通过Instruction指定其功能,通过Tools添加Google搜索能力,这是ADK“工具即插即用”特性的体现。
- 服务启动:通过full.NewLauncher启动包含REST API的服务,方便外部调用。
步骤3:运行与测试智能体
设置API密钥并启动服务:
export GOOGLE_API_KEY="你的API密钥"
go run main.go
服务启动后,可通过curl发送请求测试:
curl -X POST http://localhost:8080/v1/invocations
-H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d '{"user_id": "test", "content": {"parts": [{"text": "北京目前的天气如何"}]}}'
智能体会自动调用Google搜索获取实时天气,并返回自然语言结果。整个过程无需手动处理API调用细节,ADK已封装了工具调用、结果解析等逻辑。
三、核心概念:理解ADK的工作原理
要充分发挥ADK的能力,需掌握几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构建复杂智能体系统的基础。
1. 智能体(Agent):AI能力的载体
在ADK中,“智能体”是实现特定功能的独立组件,通过Agent接口定义其行为。最常用的是llmagent(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智能体),它通过Instruction设定角色(如“代码审查员”),通过Tools赋予交互能力(如调用数据库、发送HTTP请求)。
例如,在代码生成场景中,我们可以定义一个“代码审查智能体”,其指令为:“检查代码是否符合PEP 8规范,找出语法错误和性能问题”,并搭配代码解析工具,实现自动化审查。
2. 工具(Tool):智能体的“双手”
工具是智能体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桥梁。ADK提供了丰富的内置工具,如geminitool.GoogleSearch(搜索)、functiontool(自定义函数)等,也支持开发者通过tool.Tool接口扩展新工具。
自定义工具的关键是实现Run方法,定义输入输出格式。例如,一个发送邮件的工具可设计为:
// 输入参数结构
type SendEmailInput struct {
To string `json:"to"`
Subject string `json:"subject"`
Body string `json:"body"`
}
// 工具实现
func (t *SendEmailTool) Run(ctx tool.Context, args any) (map[string]any, error) {
input := args.(*SendEmailInput)
// 发送邮件逻辑...
return map[string]any{"status": "success"}, nil
}
代理会根据用户请求自动判断是否需要调用工具,并按定义的格式传递参数,极大简化了集成流程。
3. 工作流(Workflow):多智能体协作的核心
对于复杂任务,单一智能体往往力不从心。ADK的工作流组件(如sequentialagent)支持按顺序、条件或并行方式组合多个智能体,形成流水线式的处理流程。
以“代码生成-审查-重构”工作流为例(来自ADK示例):
- 代码编写智能体:根据用户需求生成初始Python代码;
- 代码审查智能体:检查代码规范性并提出修改提议;
- 代码重构智能体:根据审查意见优化代码。
通过sequentialagent.New可将三者串联:
codePipeline, err := sequentialagent.New(sequentialagent.Config{
AgentConfig: agent.Config{
Name: "code_pipeline",
SubAgents: []agent.Agent{
codeWriter, // 代码编写智能体
codeReviewer, // 代码审查智能体
codeRefactor, // 代码重构智能体
},
},
})
这种模式不仅提高了任务处理质量,还让每个代理专注于单一职责,便于维护和扩展。
四、进阶实践:构建多智能体协作系统
掌握基础后,我们可以尝试构建更复杂的多智能体系统。以“智能内容创作”为例,该系统包含三个子代理:
- 选题智能体:通过分析热点趋势生成文章选题;
- 写作智能体:根据选题撰写初稿;
- 编辑智能体:优化初稿的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
实现步骤
- 定义子智能体:
- 选题智能体:集成Google Trends工具,生成热点选题;
- 写作智能体:基于选题生成初稿,无需工具;
- 编辑智能体:使用语法检查工具优化内容。
- 构建工作流:
使用sequentialagent按“选题→写作→编辑”顺序执行:
// 构建选题智能体
topicAgent, _ := llmagent.New(llmagent.Config{
Name: "topic_agent",
Model: model,
Instruction: "基于Google Trends生成3个科技领域热点选题",
Tools: []tool.Tool{geminitool.GoogleTrends{}},
})
// 构建写作智能体
writerAgent, _ := llmagent.New(llmagent.Config{
Name: "writer_agent",
Model: model,
Instruction: "根据选题撰写800字文章,风格简洁易懂",
})
// 构建编辑智能体
editorAgent, _ := llmagent.New(llmagent.Config{
Name: "editor_agent",
Model: model,
Instruction: "优化文章结构,修正语法错误,增强可读性",
Tools: []tool.Tool{grammartool.Check{}}, // 假设的语法检查工具
})
// 组合工作流
contentPipeline, _ := sequentialagent.New(sequentialagent.Config{
AgentConfig: agent.Config{
Name: "content_pipeline",
SubAgents: []agent.Agent{topicAgent, writerAgent, editorAgent},
},
})
- 部署与监控:
通过ADK的launcher组件部署为HTTP服务,并集成OpenTelemetry监控各代理的运行状态,例如:
config := &adk.Config{
AgentLoader: services.NewSingleAgentLoader(contentPipeline),
TraceExporter: // 配置追踪 exporter
}
full.NewLauncher().Execute(ctx, config, os.Args[1:])
优势体现
这种多智能体协作模式的优势在于:
- 分工明确:每个智能体专注于单一任务,提升专业性;
- 可扩展性:如需添加“配图智能体”,只需在工作流中插入新智能体;
- 可维护性:单个智能体的逻辑变更不影响整体系统。
五、部署与扩展:从开发到生产
ADK for Go天生支持云原生部署,让你的智能体从本地开发平滑过渡到生产环境。
容器化部署
将代理打包为Docker镜像,示例Dockerfile:
FROM golang:1.21-alpine AS builder
WORKDIR /app
COPY go.mod go.sum ./
RUN go mod download
COPY . .
RUN CGO_ENABLED=0 GOOS=linux go build -o agent-service
FROM alpine:latest
WORKDIR /app
COPY --from=builder /app/agent-service .
ENV GOOGLE_API_KEY=your_key
EXPOSE 8080
CMD ["./agent-service"]
构建并运行:
docker build -t adk-agent .
docker run -p 8080:8080 adk-agent
云平台部署
对于Google Cloud用户,可直接部署到Cloud Run:
gcloud run deploy adk-agent
--image gcr.io/your-project/adk-agent
--platform managed
--set-env-vars GOOGLE_API_KEY=your_key
ADK会自动适配云环境的资源配置,确保高可用性和弹性扩展。
性能优化
- 模型缓存:对高频请求的模型响应进行缓存,减少API调用;
- 并发处理:利用Go的goroutine并行处理多个代理任务;
- 工具超时控制:为工具调用设置超时时间,避免阻塞整体流程。
六、总结与展望
ADK for Go以其“代码优先”的设计、灵活的工具生态和强劲的工作流能力,为AI智能体开发提供了全新范式。无论是快速搭建一个查询工具,还是构建复杂的多智能体协作系统,它都能大幅降低开发门槛,让开发者专注于业务逻辑而非底层细节。
如果你是Go开发者,想要探索AI代理的潜力,ADK for Go无疑是最佳起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