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朱,一个在职场打拼14年的老男人。做过5年UI设计,9年内容运营。目前自己创业开了一家线上工作室,这里是我这14年来走过的路。希望通过平台分享给大家,也许会对读者朋友们有协助。
这个账号会持续更新职场赛道中的运营、和副业相关的话题,如果你也喜爱,欢迎支持老朱。
你盯着闪烁的光标,努力构想完美的提示词,而你的同事已经用AI完成了全天的工作——你们之间的差距,只是一套对的模板。

上周,一位做HR的朋友向我诉苦:“老朱,我想让AI帮我筛简历,但不管怎么下指令,它要么漏掉关键信息,要么格式乱七八糟。折腾一上午,还不如我自己手动筛选快!”
这个困境太常见了。问题的根源在于: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体系、工作流程和交付标准。 让一个不懂行的AI凭空创造,无异于让小学生写博士论文。今天,我要分享的方法论是——忘掉从零开始,直接套用“行业模板”,这才是新手驾驭AI的终极捷径。
我是老朱,一个在职场打拼14年的老男人。做过5年UI设计,9年内容运营,为不同行业的朋友定制过上百个AI提示词模板。我深知,模板化是打破AI使用壁垒的第一生产力。
为什么你写提示词那么难?症结在于“行业壁垒”

新手总想用一个“万能提示词”解决所有问题,这注定会失败。由于“写得好”在程序员、营销人和HR眼中,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看看这些“无效指令”你是否熟悉:
- 对AI说: “写一份产品介绍。”(结果:得到一篇空洞无物的八股文。)
- 实际需要: 一份面向技术工程师的、突出参数性能的API接口文档。
- 对AI说: “帮我分析一下这些数据。”(结果:AI回复“请提供具体数据”。)
- 实际需要: 将一份销售Excel表格,按区域和产品线进行汇总,并找出增长率最高的三个品类。
核心问题在于: 你站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却要求AI作为一个“门外汉”来理解你的世界。行业模板,就是为你和AI之间搭建的专业“翻译器”。
实战演示:3大行业的“黄金模板”套用指南
让我们直接看案例。记住模板的核心结构:角色 + 任务 + 要求 + 格式。
模板一:HR招聘 – “智能简历筛选器”

- 新手低效指令: “看看这份简历适合项目经理岗位吗?”
- 模板套用:
【角色】 你是一名拥有10年经验的资深HR招聘专家,专门筛选互联网公司的项目经理岗位。
【任务】 请严格评估下面这份简历与招聘需求的匹配度。
【要求】
- 重点关注:PMP认证持有情况、灵敏项目管理经验、独立负责过的项目规模与预算、团队管理人数。
- 识别潜在风险:每份工作的任职时间是否过短、职业空窗期缘由。
- 给出综合评分(百分制)和“强烈推荐”、“推荐”、“待定”、“不推荐”的初步结论。
【格式】 用表格形式输出,包含:优势、风险点、核心能力匹配度、综合评分和结论。
模板二:新媒体运营 – “爆款标题生成器”

- 新手低效指令: “给这篇讲PPT技巧的文章起几个标题。”
- 模板套用:
【角色】 你是一个擅长制造悬念、精通小红书平台传播规律的标题党专家。
【任务】 为一篇关于“PPT排版避坑”的文章,生成10个吸引点击的标题。
【要求】
- 必须包含数字,如“3个”、“5分钟”。
- 必须制造反差,使用“别再…了”、“原来…”、“90%的人都错了”等结构。
- 必须带有情绪词,如“惊呆了”、“轻松搞定”、“YYDS”。
- 直接生成结果,无需解释。
【格式】 用编号列表输出。
模板三:市场分析 – “竞品报告速成师”

- 新手低效指令: “分析一下某某产品的竞争对手。”
- 模板套用:
【角色】 你是一家顶级咨询公司的市场分析总监。
【任务】 请为【你的产品名称】制作一份竞品分析简报,核心竞品是【竞品A、竞品B】。
【要求】 从以下四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
- 产品功能: 列出它们有而我方没有的核心功能。
- 定价策略: 对比各自的收费模式和价格区间。
- 用户评价: 模拟提取应用商店和社交媒体的正面/负面评价关键词。
- SWOT分析: 分别分析我品和竞品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格式】 使用Markdown表格和 bullet point 进行结构化输出。
思维升级:从“提示词作者”到“模板架构师”

掌握了模板化思维,你的角色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你不再是一个苦思冥想提示词的“程序员”,而是一个选择和微调模板的“架构师”。
你的工作流程将变为:
- 定位场景: 明确你的任务属于哪个行业、哪个具体环节(招聘、写文案、做分析)。
- 调用模板: 从你的“模板库”中调出最匹配的一个。
- 填写空白微调: 替换掉模板中的【】部分,微调具体要求。
- 执行优化: 将生成的结果进行最后的人工润色。
这带来的效率提升何止10倍? 由于你将创造性的劳动,变成了标准化的流程。你目前要做的,不是“创造方法”,而是“管理并应用已知的最佳实践”。
如今我那位HR朋友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HR模板库”,从简历筛选到面试邀约邮件,再到培训计划生成,全部实现了模板化。她说:“我终于感觉是AI在为我打工,而不是我在伺候AI。”
结语

请记住,在AI时代,真正的效率源自于将专业经验转化为可复用的系统,而非一次又一次地重复发明轮子。
你所在的行业是什么?最需要什么样的AI模板?欢迎在文章下留下你的行业和具体场景,我们一起为你打造专属效率神器——点赞、分享,让更多同行看到模板的力量!
#职场##AI妙生图##AI随心绘#



收藏了,感谢分享
非常感谢小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