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是2的十次方,二进制计数的基本计量单位之一,这个特殊的数字也让1024程序员节成为中国程序员的共同节日。海淀区检察院的海检极客贴心的为程序员们定制了专属节日“法治大礼包”,以案释法推动精准普法,全流程普法创新订单式普法,为程序员的日常工作保驾护航!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日益分工细化,黑灰产业链迅速滋生蔓延。程序员们从事软件开发、技术支持等工作,如果不注意法律和技术规范,可能存在刑事法律风险,《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规定了一系列计算机类相关犯罪行为,赶紧来了解!
1.协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常见的犯罪行为:为他人进行电信诈骗提供通信传输等技术支持服务;制作、搭建虚拟炒股、网络赌博、电信诈骗、传销活动等非法软件、网站;提供服务器资源、数据库资源、域名解析、网站维护等服务用于非法活动;协助解封被用于诈骗等的QQ号、微信等社交软件。
2.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常见的犯罪行为:通过技术手段非法获取淘宝购物账号、网络游戏账号等身份认证信息;网络游戏装备、Q币、金币等网络虚拟财产;网络游戏源代码、域名、网络课堂教学视频等网络知识产权;公司日常经营数据、客户订单数据等数据产品。
3.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常见的犯罪行为:未经授权提供具有避开或突破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措施的系统程序、工具,如翻墙软件;提供可以避开安全保护措施而非法侵入的游戏外挂程序供游戏玩家使用。
4.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常见的犯罪行为:通过木马程序非法获取网站服务器的控制权限;通过“木马”病毒远程控制他人的计算机服务器实现非法控制他人的上网流量进行获利;未经用户同意,在手机中植入木马程序后非法推送朋友圈广告。
5.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

常见的犯罪行为:以修改域名解析服务器指向的方式劫持域名,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冒用购物网站买家身份进入网站内部评价系统删改购物评价;通过修改手机登录密码,远程锁定智能手机设备,使之成为“僵尸机”。
司法实务中,以计算机信息系统以及其存储的数据为犯罪对象的案件时有发生,赶紧来查收!
案例一:运维开发工程师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判刑一年三个月。
被告人仲某某系北京某科技公司的运维开发工程师,掌握公司内部所有系统的管理员权限,后使用TEAMVIEWER软件远程控制公司电脑,使用ROOT权限进入该公司租用的阿里云服务器,在比特币钱包程序中插入代码后,将公司100个比特币转移至个人钱包,造成该公司经济损失,部分比特币难以追回。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仲某某采用技术手段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造成经济损失一万元以上,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三个月,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案例二:软件研发工程师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判刑一年六个月。
被告人李某某系北京某科技有限公司的软件研发部工程师,其将公司安装在比特币矿机上的软件代码进行篡改,并将代码程序写入存储芯片后焊接到矿机控制板上,将收益账户由公司修改为个人,最终获利6.97个比特币。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李某某违反国家规定,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情节严重,其行为已构成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罚金人民币二万元。
案例三:软件工程师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判刑一年六个月。
被告人牛某某系北京某科技公司的软件工程师,其在任职期间使用公司给其配发的工作电脑编写“逻辑炸弹”恶意代码函数并上传至公司服务器,致公司“数据防泄漏系统”软件无法正常运行,造成公司直接经济损失人民币一万余元。法院判决认为,被告人牛某某违反国家规定,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进行干扰,造成计算机信息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后果严重,其行为已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检察官提醒

近些年来,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催生出黑灰色地带。有些程序员因未能抵挡住诱惑,通过自己掌握的技术实施犯罪的案例屡见不鲜。作为一名信息化时代的程序员,应当时刻保持警惕,拒绝黑产诱惑,规范日常技术操作,认真研读法律法规,切实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切莫心存侥幸心理,因一时贪念身陷囹圄。互联网企业应当密切关注自身安全风险,重点关注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刑事风险防控教育,避免员工不懂法、不知法、不惧法而沦为“内鬼”。
供稿 | 李慧、田坤
编辑 | 刘嘉琦、王晓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