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供应链概念
1、供应链概念
提到供应链,大部分人第一映入脑海的必定是物流,但供应链远远不止物流。供应链是围绕着企业核心业务的信息流(供求选择)、商流(物权转移)、资金流(交易支付)、物流(物品交付)展开的一个链条型的结构,具体实施中不仅全面覆盖计划、采购、定价、销售、库存、仓储、物流、售后等各个环节,而且已延伸赋能到行业的上下游企业及合作伙伴。
实际上,供应链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当你在网上或线下进行购物时,背后实则是一系列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制造、完成成品、分销选品、库存仓储、调配、定价等复杂的过程。最终,经过这一系列流程之后,商品才来到你的面前。
这只是零售消费的一个很小的例子。实则放眼社会中的各个实体行业,都离不开供应链:小至快消品、电子消费品、服装,大至高铁、飞机制造……只要有生产,有流转,有消费,就有供应链所在。
2、供应链相关的企业
一般大型生产制造业会有自己的供应链,列如奔驰宝马这样的车企、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华为联想等等。
过去20年内,在电子商务等新兴行业的带动下,中国物流及供应链行业也经历了黄金发展期,行业规模急速增长,优秀企业不断涌现,创新模式层出不穷。
京东正是其中的佼佼者。据了解,目前京东集团已经建立了体系完整、技术先进的智能供应链系统,成功地将物流成本(对比社会化物流)降低了50%以上,流通效率(对比社会化流通)提升了70%以上。
互联网公司里,懂供应链的有京东、阿里、拼多多、小米、苏宁(可能不算互联网公司)。互联网企业一般没有自建物流,除了京东,其他基本都是第三方物流,租赁仓库等。另外有生产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也是少之又少,列如京东京造、小米都是委外加工的方式。目前来看互联网企业对供应链的理解没有传统企业那么深入,所以互联网企业倾向于招聘华为、联想的供应链人员改善库存预测,供应链设计等方面。
3、供应链指标
供应链的三个指标:QCD,供应链主要在这三个指标上下功夫
- quality:质量,产品及服务质量
- cost:成本,①企业成本(采购、销售、物流成本等);②用户使用成本
- delivery time:交付时间(交付和数量有关系,但是我们看的是时间)
二、供应链模型
供应链有两大模型:
1、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SCOR包含三大实体、五大功能,三大实体分别是供应商、企业、客户;五大功能包含计划(Plan)、采购(source)、制造(make)、发运(deliver)、退货(return)。三大实体和五大功能的结构形成了首尾相接,环环相扣,端到端的结构。

2、销售与运营规划模型(Sales and Operations Planning, S&OP)
S&OP的核心是平衡“需求”与“供给”。企业基于战略计划、财务计划设定一个经营目标,并通过制定生产计划、采购计划,完成从需求到供给的闭环。如果在需求和供给侧都能建立有效的流程,就能实现产销协同。S&OP聚焦从企业经营目标到需求、供应计划、生产计划的制定(MPS)。


S&OP主要的四个步骤:需求评审、供给评审、财务评审、综合评审
SAP把S&OP放在了集成业务计划(Integrated Business Planning,IBP)中。下图是IBP的计划阶段,从上到下依次是长期(战略层面)、中期(战术层面)、短期(运营层面)。S&OP的定位主要是在中期(战术层面),可能是周计划到月计划的滚动计划周期。


三、供应链流程
如乔普拉的《供应链管理》书中所述,有2种供应链流程的观点:
(1)循环观点
循环观点认为所有供应链均可分解为如下4个流程循环:顾客订单循环、补货循环、制造循环、采购循环
(2)推/拉观点
推/拉观点认为供应链可分解为如下2个动作:推动、拉动
推动,即按库存生产(MTS, Make to Stock),指以补充库存的方式安排生产,当库存下降到控制水位即开始安排生产,在接到订单之前就已经生产出来。
拉动,即按订单生产(MTO, Make to Order),指以客户订单来拉动生产的方式,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量和交货期来进行生产安排,或以销定采。
一般情况下,为了提高效率,企业会采用推拉结合的方式安排生产。



收藏了,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