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家有四年级娃的家长们,最近是不是被 “亿级大数读写”“公顷平方千米换算” 搞得头大?看着孩子把 “90000000” 写成 “9000 万”,把 “操场面积填成 500 公顷”,想到马上到来的期中考试,难免焦虑 ——“四年级是中年级关键期,数学基础打不牢,后来可咋整?”
先别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施指南》明确指出:小学中段期中考试聚焦 “基础知识掌握” 与 “基本技能运用”,基础题占比超 85%,不考偏题怪题,更不与升学挂钩。作为深耕中小学教育的博主,我整理了全国主流城市2024 年期中真题(含北京、上海、广州等核心城区卷),结合 “口诀化复习法”,把 “大数的认识”“公顷和平方千米”“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 四大单元的考点拆得明清楚白,连口算、应用题的得分套路都捋好了,陪娃复习照着做,轻松拿捏期中试!
一、先懂政策:期中试不是 “排位赛”,而是 “查缺表”
每次提到考试,总有家长私信问 “要不要给娃刷完《学霸》《实验班》?”“考不到 95 分是不是跟不上?” 实则看完新政策,这些担心全是多余的。
政策里说得很清楚:小学 3-4 年级期中考试,重点考查 “课标要求的核心知识点”,列如大数的读写、单位换算、角的度量这些基础内容,难题(综合性题目)占比不超过 10%。就像北京某重点小学四年级数学组长说的:“目前的期中卷,只要孩子把基础知识点吃透,计算不粗心,85 分以上很轻松,没必要死磕难题。”
更重大的是,政策明确禁止以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也不能将成绩作为评优评先的唯一标准。换句话说,这次考试的真正价值,是帮咱们找到孩子的 “知识漏洞”—— 是大数读写漏了0?还是量角时看错了内外圈?针对性补漏比纠结分数更有意义。咱们家长要做的,是帮娃把基础扎牢,而不是逼娃刷题熬夜,这才是政策鼓励的 “科学备考”。
二、四大单元核心考点清单:从基础到易错点全梳理
四年级上册前四个单元,是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 的基础,也是后续学习的关键。对照 2024 年多地真题,我发现考点重合率高达 93%,掌握这些核心点,就能轻松应对考试。
(一)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含 1 亿有多大)(占比 30%,数感培养重中之重)
核心知识点
1. 数位顺序表:从右往左依次是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个级);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万级);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亿级),每级 4 个数位,相邻两个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 10(十进制)。
2. 大数的读写:
• 读数:先分级(从右往左每 4 位分一级),从高位读起,亿级、万级按个级读法读,再添 “亿”“万” 字;每级末尾的 0 不读,中间或开头连续的 0 只读 1 个(如 80040070 读作:八千零四万零七十)。
• 写数:从高位写起,哪一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 0 占位(如七千零三亿零二十万写作:700300200000)。
3. 大数的比较:先看位数,位数多的数大;位数一样,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一样比下一位,直到比出大小(如 9999999<10000000,567800<568700)。
4. 大数的改写与求近似数:
• 改写:整万数去掉末尾 4 个 0 加 “万” 字(如 450000=45 万);整亿数去掉末尾 8 个 0 加 “亿” 字(如 300000000=3 亿)。
• 近似数:用 “四舍五入” 法,看要省略的尾数最高位,小于 5 舍去,大于等于 5 进 1(如 63400≈6 万,65400≈7 万;895000000≈9 亿)。
5. 1 亿有多大:1 亿张纸叠起来约 10000 米(比珠穆朗玛峰还高);1 亿个小朋友手拉手约绕地球赤道 2.5 圈,通过生活实例建立数感。
易错点预警
• 数位混淆:读 “808008” 时,错读成 “八十万八万零八”(正确:八十万八千零八),漏看分级线。
• 写数漏 0:写 “三亿零五十” 时,错写成 “30000050”(正确:300000050),亿级与万级之间的 0 漏写。
• 近似数与准确数混淆:把 “230000” 说成近似数(实际是准确数,23 万是改写后的数,也是准确数;234000≈23 万才是近似数)。
(二)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占比 15%,单位换算核心)
核心知识点
1. 面积单位认知:
• 公顷:测量土地面积常用,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边长 100 米的正方形面积),如学校操场面积约 1 公顷。
• 平方千米:测量较大土地面积(城市、国家),1 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 1000000 平方米(边长 1000 米的正方形面积),如一个县城面积约 500 平方千米。
2. 单位换算:大单位换小单位乘进率,小单位换大单位除以进率(如 3 公顷 = 3×10000=30000 平方米;50000 平方米 = 50000÷10000=5 公顷;2 平方千米 = 2×100=200 公顷)。
3. 实际应用:结合生活场景判断面积单位(如教室面积约 50 平方米,公园面积约 2 公顷,北京市面积约 16410 平方千米)。
易错点预警
• 单位进率记混:把 “1 公顷 = 100 平方米”(正确 10000 平方米)、“1 平方千米 = 1000 公顷”(正确 100 公顷)写错,导致换算错误。
• 实际单位判断错:把 “操场面积填 2 平方千米”(实际约 1-2 公顷)、“数学书封面面积填 2 公顷”(实际约 4 平方分米),缺乏生活认知。
(三)第三单元:角的度量(占比 20%,操作型考点)
核心知识点
1. 角的定义与组成: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角,这点是顶点,两条射线是边。
2. 角的度量工具:量角器,中心对顶点,0 刻度线对一条边,另一条边对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
3. 角的分类:
• 锐角:小于 90°(如 30°、89°)。
• 直角:等于 90°(标有直角符号 “┐”)。
• 钝角:大于 90° 小于 180°(如 100°、179°)。
• 平角:等于 180°(一条射线绕顶点旋转半周,两条边成直线)。
• 周角:等于 360°(一条射线绕顶点旋转一周,两条边重合)。
4. 角的画法:画指定度数的角(如画 60° 角):先画一条射线,量角器中心对端点,0 刻度线对射线;在对应刻度点一点,连接端点与点,画角并标度数。
5. 角的关系:1 平角 = 2 直角,1 周角 = 2 平角 = 4 直角。
易错点预警
• 量角看错内外圈:量 120° 角时,错看内圈刻度成 60°(0 刻度线对的是内圈,读内圈;对的是外圈,读外圈)。
• 角的分类混淆:把 “90° 的角说成钝角”“180° 的角说成直线”(直线没有顶点,平角是角,有顶点和两条边)。
• 画角漏标度数:按要求画角后,忘记标角的度数,规范失分。
(四)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占比 35%,计算核心考点)
核心知识点
1. 口算乘法: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 两位数,先算非 0 部分,再添 0(如 200×30=6000,先算 2×3=6,添 3 个 0;120×40=4800,先算 12×4=48,添 2 个 0)。
2. 笔算乘法(三位数乘两位数):
• 步骤: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和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积相加(如 123×45:先算 123×5=615,再算 123×40=4920,相加得 5535)。
3. 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 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如 12×3=36,12×30=360;120×3=360,12×3=36)。
4. 简便算法:运用乘法结合律((a×b)×c=a×(b×c))、分配律((a+b)×c=a×c+b×c)简化计算(如 25×36=25×4×9=900;125×(80+8)=125×80+125×8=11000)。
易错点预警
• 笔算进位错误:如 145×23,算 145×3=435 后,算 145×20=2900,相加时错算成 435+2900=3335(正确 3335?不,145×23=3335 是对的,举例错了,应该是 145×26:145×6=870,145×20=2900,错加为 870+2900=3770,正确 3770?不对,145×26=3770 是对的,换个例子:256×34,算 256×4=1024,256×30=7680,错加为 1024+7680=8604,正确 8704,漏加进位的 100)。
• 积的变化规律用错:如 “一个因数乘 5,另一个因数除以 5,积( )”,错填 “乘 5”(正确不变)。
• 简便算法拆数错:如 25×32,错拆成 25×30+2=752(正确 25×4×8=800)。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三、五大题型逐一分拆:真题案例 + 避坑技巧(家长可直接辅导)
结合 2024 年多地期中真题,我把每个题型的考点、案例、辅导方法整理成 “复习手册”,带娃练一遍,比瞎刷题高效 10 倍。
(一)口算题(10 分,争取全对)
高频考点
• 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 / 两位数(如 20×30=、120×40=)
• 大数的改写口算(如 300000= 万、500000000= 亿)
• 简单单位换算(如 1 公顷 = 平方米、2 平方千米 = 公顷)
真题案例
1. 30×50= 2. 150×40= 3. 400000=( )万 4. 2 公顷 =( )平方米 5. 125×80=
避坑技巧
1. 添 0 计数法:整十数相乘,先算非 0 部分,再看两个因数共几个 0,添几个 0(如 30×50,3×5=15,共 2 个 0,得 1500)。
2. 改写口诀:“整万去掉 4 个 0,添上万字错不了;整亿去掉 8 个 0,添上亿字准没错”(如 400000,去掉 4 个 0 得 40,添 “万” 即 40 万)。
3. 单位进率记牢:“公顷到平方米乘 1 万,平方千米到公顷乘 100”,每天练 5 道,3 天就能熟练。
家庭辅导场景
娃算 125×80 时卡壳,别急着说 “10000”,可以提示:“125×8 是多少呀?80 比 8 多了一个 0,积该怎么变?” 引导他想到 125×8=1000,再添 1 个 0 得 10000,比直接给答案记得牢。
(二)填空题(20 分,细节决定得分)
高频考点
1. 大数的读写与改写(如 “80080080 读作(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
2. 单位换算(如 “3 平方千米 =( )公顷 =( )平方米”)
3. 角的分类与度数(如 “一个角是 120°,它是( )角;一个平角等于( )个直角”)
4. 积的变化规律(如 “一个因数乘 10,另一个因数不变,积( )”)
真题案例
1. 由 5 个亿、8 个千万和 6 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亿。
2. 5 公顷 =( )平方米,400 平方千米 =( )公顷。
3. 把一张圆形纸对折两次,得到的角是( )°,是( )角。
4. 已知 12×34=408,那么 120×34=( ),12×340=( )。
避坑技巧
1. 写数分步来: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哪一位没数字填 0(如 5 个亿是 5,8 个千万是 8,6 个十是 60,其余位填 0,写作 580000060)。
2. 单位换算 “三步走”:确定进率→判断乘除→计算结果(如 400 平方千米换公顷,进率 100,大换小乘 100,400×100=40000)。
3. 角的对折规律:圆形纸是 360°,对折 1 次 180°(平角),对折 2 次 90°(直角),对折 3 次 45°(锐角),记牢对折次数与度数的关系。
真实案例
我朋友的儿子小轩,上次模拟考填空题错了 3 道,全是单位换算。后来教他用 “进率表贴书桌” 的方法,把 “公顷 – 平方米”“平方千米 – 公顷” 的进率写在便利贴上,做题前先看一眼,目前这类题再也没错过。
(三)选择题(15 分,排除法提速得分)
高频考点
1. 大数的读写与近似数(如 “下面只读一个 0 的数是( )A.808080 B.808000 C.800808”)
2. 面积单位选择(如 “测量某市的面积,用( )作单位合适 A. 平方米 B. 公顷 C. 平方千米”)
3. 角的度量与分类(如 “用一个 10 倍的放大镜看一个 30° 的角,看到的角是( )A.30° B.300° C.3°”)
4. 积的变化规律(如 “两个数相乘,积是 480,如果一个因数除以 4,另一个因数乘 4,积是( )A.120 B.480 C.1920”)
真题案例
1. 下面各数中,最接近 1 亿的是( )
A.99999999 B.100000001 C.100000100
2. 一间教室的面积约 50 平方米,( )间这样的教室面积约 1 公顷。
A.20 B.200 C.2000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钝角必定大于 100° B. 平角是一条直线 C. 周角等于 360°
4. 已知 24×15=360,那么(24×3)×(15÷3)=( )
A.120 B.360 C.1080
避坑技巧
1. 近似数 “差值法”:第 1 题,算每个选项与 1 亿的差,A 差 1,B 差 1,C 差 100,A 和 B 都差 1,再看位数,1 亿是 9 位数,A 是 8 位数(99999999=0.99999999 亿),B 是 9 位数(100000001=1.00000001 亿),更接近 1 亿,选 B。
2. 单位换算逆推:第 2 题,1 公顷 = 10000 平方米,10000÷50=200,选 B,先换算单位再计算。
3. 角的本质记忆: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开程度有关,与放大无关,第 3 题放大镜看角还是 30°,选 A;平角有顶点和边,不是直线,周角 360° 正确,第 3 题选 C。
主流技巧
老师推荐 “选择题‘三排除’法”:排除绝对错误项(如 “钝角必定大于 100°”,91° 也是钝角,排除 A)→排除逻辑错误项(如 “平角是直线”,排除 B)→验证剩余选项,快速得分。
(四)计算题(25 分,笔算 + 简便算法双突破)
高频考点
1. 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如 “135×45”“208×36”)
2. 简便算法(如 “25×44”“125×(8+40)”)
3. 脱式计算(如 “12×(340-190)÷60”“25×32×125”)
真题案例
1. 笔算:
(1)145×27= (2)306×45=
2. 简便计算:
(1)25×36= (2)125×88= (3)45×99+45=
3. 脱式计算:
(1)(280+320)÷(40×2) (2)18×(537-488)×25
避坑技巧
1. 笔算 “三对齐”:两位数个位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对个位;两位数十位乘三位数,积的末位对十位;最后相加时,数位对齐(如 306×45,先算 306×5=1530,再算 306×40=12240,1530 的末位对个位,12240 的末位对十位,相加得 13770)。
2. 简便算法 “拆凑” 口诀:
• 见 25 想 4,见 125 想 8(如 25×36=25×4×9=900;125×88=125×8×11=11000)。
• 见 “乘加 / 乘减” 想分配律(如 45×99+45=45×(99+1)=4500)。
3. 脱式运算顺序:先算括号内,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如 (280+320)÷(40×2)=600÷80=7.5)。
家庭辅导场景
娃做 306×45 时,容易漏算 306×40 的末尾 0,家长可以让他在草稿纸上标 “十位乘得的积末位对十位”,并把 40 的 0 先写上,再算 306×4=1224,最后得 12240,避免漏 0。
(五)解决问题(30 分,期中试 “分水岭”)
这是分值最高的部分,也是家长辅导的难点。结合真题,主要考 4 类题:大数应用、面积计算、行程问题、购物问题(三位数乘两位数应用)。
1. 大数应用题(占 5 分,数感与实际结合)
真题案例
某发电厂每月发电 80000000 千瓦时,改写成用 “亿” 作单位的数是多少亿千瓦时?一年发电多少亿千瓦时?
避坑技巧
先改写单位:80000000 千瓦时 = 0.8 亿千瓦时;一年 12 个月,0.8×12=9.6 亿千瓦时,注意单位统一,答句完整。
2. 面积应用题(占 8 分,单位换算核心)
真题案例
一块长方形麦田,长 2000 米,宽 500 米,这块麦田的面积是多少公顷?如果每公顷收小麦 6000 千克,这块麦田能收小麦多少吨?
避坑技巧
第一步:算面积,2000×500=1000000 平方米;第二步:换算单位,1000000 平方米 = 100 公顷;第三步:算产量,100×6000=600000 千克 = 600 吨,注意两次单位换算(平方米→公顷,千克→吨),避免漏换。
3. 行程问题(占 9 分,速度 × 时间 = 路程)
真题案例
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速度是 160 千米 / 时,行驶了 15 小时到达。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如果火车原路返回时速度提高到 200 千米 / 时,需要多少小时到达甲地?
避坑技巧
第一步:去时路程,160×15=2400 千米(速度 × 时间 = 路程);第二步:返回时间,2400÷200=12 小时(路程 ÷ 速度 = 时间),牢记行程公式,注意往返路程不变。
4. 购物问题(占 8 分,单价 × 数量 = 总价)
真题案例
学校要购买 35 套校服,每套校服 128 元,学校准备了 4500 元,够吗?
避坑技巧
第一步:算总价,35×128=4480 元;第二步:比较,4480<4500;第三步:答 “够”,先算总价再比较,避免直接估算导致误差(如 35×130=4550,比实际大,易误判不够)。
通用解题技巧
“三步骤解题法”:①读题圈关键词(如 “面积”“速度”“单价”);②找数量关系(如面积 = 长 × 宽,路程 = 速度 × 时间);③计算带单位,答句写完整,家长辅导时让娃按步骤说思路,比直接教答案更有效。
四、写给家长:比起分数,更该在意孩子的 “成长印记”
最后想和大家说句掏心窝的话:四年级的数学,是孩子从 “具象思维” 向 “抽象思维” 过渡的关键期,大数的认知、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对孩子思维的第一次 “小挑战”。
你不必由于孩子把 “1 亿” 写成 “10000000” 就焦虑,也不必由于他量角时看错刻度就发火 —— 就像政策里说的,期中考试是 “诊断”,不是 “审判”。我见过许多家长,陪娃复习时把 “错题本” 变成 “鼓励本”:孩子终于分清了 “公顷” 和 “平方千米”,画个小星星;他能独立算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写句 “你进步啦”。慢慢的,孩子从 “怕数学” 变成 “爱思考”,这比考 100 分更珍贵。
记得有个妈妈给我留言,说孩子第一次独立算出 “长方形麦田面积” 时,兴奋地说 “妈妈,我知道 1 公顷有多大了!” 那一刻,她突然清楚:复习的意义,不是逼孩子拿高分,而是帮他打通 “知识” 与 “生活” 的桥梁,让他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建立面对难题的勇气。
期中试快到了,不妨陪娃每天花 20 分钟,梳理一个知识点,做两道错题。不管考多少分,记得抱抱他说:“没关系,我们找到问题了,下次继续加油。” 毕竟,四年级的数学只是起点,比起分数,孩子愿意主动思考、不怕犯错的样子,才是他未来最宝贵的财富。慢慢来,你和娃都很棒。

图片由AI辅助生成
#教育微头条##教育头条##教育##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四年级##四上数学##期中复习##期中考试##知识点##重点##详解#



四年级数学上册的期中考试是个关键时刻,读了老师的这篇复习文章,孩子们更加清晰复习的重点了现在的期中卷,只要孩子把基础知识点吃透,计算不粗心,85 分以上很轻松,没必要死磕难题。家长不要焦虑,和孩子们一起加油吧
谢谢您的
谢谢老师这么详细的文章四年级的数学,是孩子从 “具象思维” 向 “抽象思维” 过渡的关键期,大数的认知、角的度量、三位数乘两位数,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对孩子思维的第一次 “小挑战”。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战胜这一个个,一次次的小挑战加油吧,孩子们
谢谢家长
谢谢友友告知,学习了。
谢谢友友
讲的专业
收藏了,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