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正茂 盘龙如歌 | 青龙撒梅人:传承“根”与“魂”

内容分享2周前发布
0 0 0

【序】城市文化,包括了历史、人文、建筑以及经济发展,就像绽放的花朵,年复一年,芬芳浮动香无比,刚柔幽雅花烂漫。盘龙区十二个街道如同十二朵鲜花,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斗转星移,总是这般桃红柳绿,总是这般蒸蒸日上。从1956年建区至今,这十二朵可人的鲜花都充斥着甘甜的味道,显得安然和澎湃。

芳华正茂 盘龙如歌 | 青龙撒梅人:传承“根”与“魂”

芳华正茂 盘龙如歌 | 青龙撒梅人:传承“根”与“魂”

青龙撒梅人:

传承“根”与“魂”

青龙撒梅人的优秀文化传统是本民族的“根”与“魂”:家庭美德强调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为人处世强调诚实守信,与人为善;面对自然强调不敢亵渎,天人合一;个人品格强调君子人格,仁者爱人。

芳华正茂 盘龙如歌 | 青龙撒梅人:传承“根”与“魂”

芳华正茂 盘龙如歌 | 青龙撒梅人:传承“根”与“魂”

青云街道有青龙社区由坝子、丘陵和中低山脉构成,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山清水秀,广聚人气。如此良好的自然环境养育了优秀的人民,社区最大的自然村是青龙村,已经形成了200多年,全村247户,800多人,其中撒梅人就有600多人。古老的撒梅人是彝族一个支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对一个民族来说,传统文化就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在青龙撒梅人眼中,它是本民族之魂,是每个村民身上抹不掉的基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活方式在改变,那些与他们息息相关、原汁原味的文化记忆和民族传统正在远离,但是,他们没有忘本,依然自觉地保护它、爱惜它、传承它和发展它,坚持不懈地留住民族的根和魂。

撒梅人心中怀有对神灵的敬畏。村里建有慈愍庵,村民每个月都有对神灵的祭祀、纪念和庆祝活动。盖庙供神,祭天拜谒,信仰出发点很实际,无意弄懂博大精深的教义,只是通过这些活动,使得自身达到坦然安详的做人境界。

“善”,已然成了村民的天性,视为共同的追求与信仰,若做了恶事或有恶念,心灵总觉不安宁。

撒梅人敬畏自然,以水为邻,以山为友。村名谓之“青龙”,山不在高,有神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村民没有闲情去争论智者和仁者的“乐水”与“乐山”,而是实实在在地敬畏自然。但凡祭日,敬香焚纸,顶礼膜拜,对山与水有感叹与吟咏,有礼赞与颂扬。仅从逢年过节地上铺的青松毛,就反应出对山水的亲近与向往,难以割舍的依赖。敬畏于山水,就得虔诚对待;敬畏于山水,就从内心有了深情依恋,而且时常为之忧患……

撒梅人每年都过火把节。彝族地区素有”火之故乡”的美誉,这个节日最完整、最丰富地保留着族群文化演进的历史轨迹,主题是对生命繁衍的讴歌,对生活理想的希冀。撒梅人能歌善舞,火把节是盛大的传统佳节,渗透着“狂欢化”的民俗精神,传达着素朴的生命观念和生活态度。千百年来,青龙撒梅人传承的音乐、舞蹈和口头艺术形成了歌调、传说乃至史诗表演,当属“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宗重大传承。

撒梅人爱美,“鸡冠帽”是妇女服饰最具特色的佩戴,是用硬布剪成鸡冠形状,表面上绣了各种花卉,有的还用无数个银泡镶边,银光闪闪,光彩有夺目。雄鸡驱魔的传说在撒梅人中广泛流传,姑娘把象征吉祥幸福的”鸡冠帽”戴在头上,希望心中的神灵护佑自己,镶在帽上的银泡代表星星和月亮,表明前途光明。秀丽的帽子寄托着撒梅姑娘对幸福的向往,也把她们装扮得更加娇艳动人,婀娜多姿。

撒梅人有原汁原味的美食,且不说格杷、饵块、撒梅鸡和肝生,光是青龙村民招待贵宾的”八大碗”就让人垂涎欲滴:猪血炒白菜、红烧肉、回锅肉、千张肉、凉白肉、粉蒸排骨、花生猪脚汤、高丽肉。美食,是青龙文化的象征,历史亦悠久,制作独特、选材精制、配料众多,烹饪手法自成一绝,而且饱含了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故事,品尝撒梅人的美食,就能是品尝、体验和了解撒梅文化。


来源:盘龙区委宣传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