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内容分享2周前发布
1 6 0

最近,一则新闻在国内引起了讨论声。

美国发行了一套全新的25美分硬币,一位华裔影星的形象出目前了硬币上。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出目前美国货币上的亚裔面孔。

对比一个世纪前的声名狼藉,人们终于开始用各种方式,去重新解读这位好莱坞第一华裔女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出生在洛杉矶的黄柳霜,在8个兄弟姊妹中排行老二,是第三代华裔美国人。

“淘金热”时期,她的祖父母从广东台山赴美经商,后来黄父开起了洗衣铺,生意做得很红火。

对比其他华人家庭,黄家的家底儿很殷实。

黄柳霜小时候照片

但美籍华裔的身份,让幼年的黄柳霜深深感受到了文化断裂,在寻求自我认同和融入美国社会之间不断拉扯。

黄家封建思想深固,弟弟出生前,黄柳霜要按父母的要求,穿戴成男生模样。

等稍大些,她又要和姐姐一起,帮母亲照顾兄弟姊妹,协助父亲打理生意。

黄柳霜(右)和姐姐(左)

《排华法案》的推行,令华人备受歧视,也为黄柳霜的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

在学校,同学们最喜爱的游戏是变着花样戏弄两姐妹。

列如,坐在黄柳霜后排的小男孩,会往她身上扎针头,只是为了一个愚昧的测试:中国小孩会不会感到疼痛?

黄柳霜不堪其扰,愣是多穿了6件衣服来保护自己。

老师非但没有制止白人男孩的霸凌行为,反而让黄柳霜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

害得她患上了严重的肺炎,几乎致命…

万般无奈之下,黄氏夫妇只好将女儿转去唐人街的学校。

帮客人送洗好的衣物时,黄柳霜常常会收到小费。

9岁那年,黄柳霜拿小费买了一张电影票,扣人心弦的银幕故事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从那后来,她常常翘课,溜去看电影。

甚至为了买前排座位,把家里给的吃饭钱省下来。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一向重点关注教育的黄父得知此事后,用布满烫疤的手扬起了竹鞭,那些怒吼是黄柳霜永生难忘的记忆。

但,父权的威严阻挡不了她对电影近乎痴狂的喜爱。

黄柳霜常常流连在片场,忽闪着一双大眼睛,想象着未来自己也能成为一名光彩熠熠的好莱坞明星。

剧组还给她起了个可爱的名字:“好奇的中国娃娃”。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几年后,14岁的黄柳霜得到了一个机会,在爱情悲剧《红灯笼》里饰演一个情妇。

这个角色无名无姓,让黄柳霜如愿踏进了好莱坞。

与此同时,家人却不断向她施加着压力。

黄母固执地认为,摄影机是邪物,能掳走人的魂魄。

黄父的偏见更深。

在黄父心里,戏子堪比娼妓,会令整个家族蒙羞。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红灯笼》海报

17岁时,黄柳霜就遭到了父亲的逼嫁,搞得她精神失常。

而此前,黄柳霜就因妹妹的夭折,患上了抑郁症。

即便如此,黄柳霜也未曾放弃追寻心中理想,在同窗都考入大学之际,她却提前结束了学业。

她知道,好莱坞的亚裔声量,缺位已久…

华裔闯荡好莱坞,就算放在今天,都是充满艰难险阻的一条路。

没有背景的黄柳霜,开始几年只能混在一两百名群演里摸爬滚打。

虽然都是默默无闻的小角色,但黄柳霜展露出的自信和演技,还是让她受到了好莱坞的注意。

就这样,黄柳霜一边拍戏,一边帮父亲的洗衣铺记账。

直到1922年,出演《海逝》女主角的机会找上门。

全世界有成千上万个电影院的银幕,都在放映这个“蝴蝶夫人”式的爱情悲剧,制片公司赚得盆满钵满。

黄柳霜在片中的精彩演绎,获得了广泛好评,也让她跨入好莱坞当红女演员之列。

《海逝》

有英国影评人夸赞道:黄柳霜的表演深沉内敛而又不失精准,达到了大师的水平,凡夫俗子难以望其项背…

这些正面评价,对黄柳霜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但,黄柳霜怎么都不会想到,《海逝》的成功对她来说会是一种诅咒。

当时,美国社会的“种族隔离”甚嚣尘上,这严重限制了黄柳霜的戏路。

连一个银幕上的异族亲吻,都是禁忌。

若避免不了感情戏,黄柳霜的角色将面对同一个故事结局:以各种方式死去。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所以,在那个西方世界以丑化中国人为政治正确的时代,交到黄柳霜手上的全部是“脸谱化”的角色。

婢女、舞女、吧台女、蒙古女奴、印第安公主、混血女恶霸、奸诈恋人、娼妇…

而且,大部分的华人角色宁肯交给眼睛贴胶布的白人演,都不会思考黄柳霜,即使她身上流的是中国血。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可就算是女四号,黄柳霜依然会全力以赴,证明自己的能力不比白人女演员差。

影片里的大尺度香艳戏码,把黄柳霜推进了媒体焦点。

在名气扶摇直上的同时,她也经历着角色的反噬。

贵为1924年全美票房冠军的《月宫宝盒》,却由于黄柳霜的裸露,让黄家感到羞耻,也惹怒了大洋彼岸的中国媒体。

《月宫宝盒》

列如,《电影画报》说她是“受人摆弄的傀儡,在电影中跑跑龙套”。

这个孤身一人闯荡好莱坞的弱女子,实则早已身不由己,一纸经纪合约与卖身契无异。

此外,黄柳霜的片酬远远低于白人演员。

1926年,黄柳霜200美元左右的周薪比起同公司女演员的6000美元,足足相差30倍。

而这一不公待遇,贯穿了黄柳霜的演艺生涯。

背靠派拉蒙影业这棵大树,却乘不到荫凉,渴望成为一名伟大演员的黄柳霜决定远走欧洲,开辟新的事业版图。

同时,也能逃离窒息的家庭氛围,抓住向往已久的自由。

彼时,无数演员挤破脑袋,只为获取一张通往好莱坞这座造梦工厂的入场券。

在好莱坞打拼近10年的黄柳霜,却偏要逆势而为。

当年,大致只有23岁的黄柳霜有这种胆量。

实际证明,这步棋没有走错。

上世纪20年代,在欧洲生活的华人数量很少,大部分是水手、劳工、商贩。

列如,1928年,德国只有747名华人。

黄柳霜身上的东方风情,神秘又婉约,直接改变了欧洲民众看待华人族裔的眼光。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她的到来,被视作欧洲电影匹敌好莱坞的机遇,各国媒体无比默契地开启了“夸夸模式”:

她手里的纸烟太过平凡,这双手应该拿着镶嵌玉石的金烟盒;

她的名字像一杯茶中的花蕾,渐渐绽放,充满月光,了无俗香;

她的眼睛像深邃的百宝箱,睫毛像枝条般悬挂在上面…

为了模仿黄柳霜,英国少女会用颜料把脸涂成象牙色,然后把刘海剪齐,遮住额头。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为了一睹芳容,英国议会一度休会,王室成员还打破传统,主动邀请黄柳霜前往皇家宫廷赴宴。

利用这些机会,黄柳霜不忘向欧洲讲述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勤恳善良,和技艺卓越的丝绸瓷器…

显然,中国人的身份比华裔美国人更令她感到自豪。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黄柳霜在欧洲的待遇,与那座浮华之城的冷落大相径庭。

时隔6年,她也终于迎来了职业生涯第二部主演电影。

不过,黄柳霜毕竟成名于好莱坞体系,突然跳到欧洲电影体系里,自然会有水土不服的地方。

其中,语言和口音是最大问题。

首次出演舞台剧,黄柳霜就由于浓重的美国口音收获了一众差评。

列如,有人说,黄柳霜的口音像是笼罩在加州城市上空的烟雾一样厚重。

为了提升角色的完成度,黄柳霜特意请来剑桥大学的老师,认真揣摩英国上流社会的口音。

零基础的她,每天要花8个小时上德语速成课,一部电影拍下来更是学会了多门语言。

当时,电影已逐渐告别默片时代,黄柳霜仅仅花了3个月,就通过练习朗诵技巧脱胎换骨,融入了有声电影的浪潮。

“有时候我自己也惊叹,我怎么就成功了呢?”

看起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黄柳霜愣是咬紧牙做到了。

而如此拼命的她,只想证明自己不是依靠父母的小女孩。

三年后,演艺事业更上一层楼的黄柳霜返美。

美国制片人带着剧本和合同,早早等候在码头。

还未出海关,电影合同上就已签下了黄柳霜的名字。

似乎,好莱坞对这位黄皮肤的女明星的态度有了转变…

从欧洲归来的黄柳霜,再也忍受不了好莱坞电影对华人形象的丑化。

“为什么银幕上的中国人总是恶人?而且是很残暴的恶人——嗜血、阴险、蛇蝎心肠。我们中国人不是那样的,我们拥有比西方文明古老许多倍的文明,怎么会是那样的呢?”

但,质疑归质疑,人在江湖的黄柳霜依旧身不由己。

她能出演的,还是那些负面角色:妓女、腐败的中国将领的情妇…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拍摄《龙的女儿》时,黄柳霜的薪酬有所提高,不过与同剧组的其他演员相比,仍有不小差距。

白人演员拿了一万二,日籍演员拿了一万,而黄柳霜只拿了六千。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龙的女儿》

到了《上海快车》,黄柳霜的薪酬是6000美元,连白人女演员的零头都不到(玛琳·黛德丽的片酬为78166美元)

同时,这部包含辱华情节的电影,把黄柳霜推上了风口浪尖。

据说,连中国大使馆都出面抗议。

在中国,它更是被列为禁片,暂停了派拉蒙影业的发行权。

向来爱捕风捉影的媒体,拿影片中的镜头大做文章,说黄柳霜和黛德丽之间有姬情。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这直接加重了黄柳霜与家人之间的矛盾。

对好莱坞失望透顶的黄柳霜,又坐上了开往欧洲的轮船,开始了往返欧美之间的漂泊生活。

机缘巧合下,黄柳霜在伦敦结识了京剧大师梅兰芳、“中国电影皇后”胡蝶。

攀谈之间,梅兰芳还答应黄柳霜,将来可以教她演京剧。

从小痴迷于传统文化的黄柳霜欣喜不已。

黄柳霜(中)与梅兰芳(右)合影

1935年,发生了一件让黄柳霜耿耿于怀一辈子的事情。

赛珍珠的普利策获奖作品《大地》被米高梅买下版权,即将搬上大银幕。

放眼整个好莱坞,黄柳霜无疑是女主角的不二人选。

黄柳霜也满怀期待地返回美国,准备全力以赴,演好阿兰这个角色。

连媒体都公开支持黄柳霜出演《大地》。

《大地》海报

但米高梅却固执己见,认为白人演员完全能取代华人演员,出演中国老百姓。

毕竟,用胶带把眼睛糊成“眯眯眼”早已是轻车熟路。

最后,男主角敲定保罗·穆尼。

而按照以往的规矩,黄柳霜是不被允许饰演白人妻子的。

就连五番角色,都是由白人饰演的。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这部从头到尾弥漫着诡异气息的电影,居然在奥斯卡收获了两座奖杯(最佳女主角、最佳摄影)

凭黄柳霜的能力,若能出演阿兰,在奥斯卡封后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而立之年的黄柳霜突然间想到,自己有更重大的事情要做。

1935年冬,她背起喜爱的莱卡相机,带上所有现金,登上了驶向中国的邮轮…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路易丝·赖纳因这一角色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从幼时起,黄柳霜对中国的所有印象,都停留在喧嚣的唐人街。

此次寻根之旅,她已期待许久。

她打算学习中国戏曲,创作历史题材的剧本,到全世界演出,用自己的名气宣扬中华文化。

港媒报道了黄柳霜抵沪的盛况:顾维钧夫妇、上海滩的电影大咖、梅兰芳、成群民众,在港口迎接她的到来。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另一面,由于那些饱受争议的好莱坞角色,黄柳霜也遇到了许多不愉快的事情。

去香港游玩时,人群中甚至有人高喊:打倒黄柳霜!侮辱中国的小丑!不要让她上岸!

为了平息抗议风波,在回台山老家前,她只能先去菲律宾待些时日。

但,无论如何,黄柳霜都觉得这次中国行是自己一生中做过最满意的事情。

矛盾缓和后,中国媒体慢慢发现,眼前这个背负骂名的女演员,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独特魅力。

就连不遗余力黑她的记者,都忍不住主动要一份亲笔签名。

在北平,她更是在一个小时内签名超过50次…

如果说好莱坞创造又毁坏了她,欧洲帮她拓宽了职业生涯,那中国则让她找到了这一切的来源。

这种强烈的民族认同,正是她一直追寻的归属感。

她接触了大批社会名流、知识分子、精英阶层,也目睹了翻滚在尘烟里的老百姓。

一个念头在心中升起:必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协助中国改善国际形象。

黄柳霜还立下约定,今后每年都要回来一次。

遗憾的是,战争很快就来了,黄柳霜的愿望终成泡影。

由于不想看到对面的日式花园,她坚决搬离了原住所;

还竭尽所能支持美国援华联合会(美国公民对中国进行战时援助的主要方式)、成为“饭碗”运动(主要向中国提供医疗援助)的电影界负责人;

常常拍卖私人珠宝礼服,以支持抗战事业;

在澳大利亚巡演期间,不忘公开游说、参与募捐活动…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演艺事业上,她开始尊重中国女性的服饰传统,只穿遮住大腿的戏服,毅然拒绝制片公司“剪短头发”的附加条款。

每次拍摄宣传照,她第一思考的是展现中国风采。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大洋隔不断的情感羁绊,在黄柳霜的生活里越燃越旺。

1943年,宋美龄访美时,用感染力极强的政治演讲,轰动了整个好莱坞。

宴会上,美乐华服,觥筹交错…

簇拥在宋美龄左右的,不乏英格丽·褒曼、芭芭拉·斯坦威克这些顶级女演员。

唯独黄柳霜,由于中国社会的成见,被官方拒之门外。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遭中国访团冷落”一事,经过媒体的大肆渲染,让她在美国的风评不断恶化,连出演B级片的机会都难以得到,与好莱坞渐行渐远。

只能偶尔演演电视剧,帮弟弟打理礼品店的生意…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1948年,黄柳霜由于酗酒、饮食和胸中郁结,患上了肝硬化。

她试过挽救自己的职业生涯,但日日都有新演员涌现的影视圈,却好似得了健忘症。

这位名噪一时的传奇女星,变成了纽约街头郁郁寡欢的中年妇女。

1961年,早春的一个午后,黄柳霜突发心脏病辞世。

她的秀丽,永远定格在了56岁。

一生都在错过的黄柳霜,孑然一身。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在生命的最后岁月,她回忆起自己的职业生涯,尤其偏爱《爪哇情》这部名不见经传的影片。

由于那里面,有她唯一一次银幕之吻。

一张黄柳霜和姐姐的合影,曾在中国广泛流传。

坐在姐姐身旁的她,束起中国已婚女子的发髻。

或许,终生未嫁的黄柳霜是在用这种方式告知世界:我把自己嫁给了中国…

被全中国封杀、唾骂,她脱的衣服,今天终于穿回去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6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一二二一 读者

    过去的华人在西方都看不起,现在祖国的强大。让西方对我们有了从新认识,只有中国越来越强,国人才能更加自信。

    无记录
  • 头像
    王先生 读者

    不管怎么样绝对是一名伟大的女性

    无记录
  • 头像
    不是扁扁是圆圆哦 读者

    祖国强大海外华人才能受人尊重

    无记录
  • 头像
    不想在熬夜L 投稿者

    只能偶尔演演电视剧。43年有电视剧了吗?

    无记录
  • 头像
    护士资格证轻松考 读者

    外国有吧

    无记录
  • 头像
    顺里的耳洞 投稿者

    不知道是同情还是怜惜,反正我是眼腔已泛红。

    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