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内容分享3周前发布
1 0 0

在我国,一提起恐龙,便自然会想到四川自贡、云南禄丰、内蒙古二连浩特和山东诸城等地区,实则甘肃亦是恐龙化石产出大省,但为何鲜为人知呢,可能如同甘肃被贴定的传统标签之一——“低调”一般。而今天我们要来一次最低调的炫耀!为什么甘肃是曾经的恐龙王国?甘肃有哪些代表性恐龙呢?为什么甘肃恐龙感觉相对其他省份更鲜为人知呢?甘肃有变成恐龙的鸟吗?为什么甘肃恐龙产业显得更不为人所知呢?让我们从这些问题的一一解答来述说一二。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巨齿兰州龙复原图(李大庆,2017)

距今二亿两千八百万年前,地球大陆上出现了一种大型爬行类动物——恐龙。从三叠纪末期起,它们就不断地发展、繁衍、演化并在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成为地球上的统治者,大部分恐龙于白垩纪晚期灭绝,一小支进化成了鸟类,整个演化时间约1.7亿年。

恐龙为什么叫“恐龙”?

1842年,英国古生物学家R. Owen认为之前研究发表的3件标本—巨齿龙(Megalosaurus)(Buckland,1824)、禽龙(Iguanodon)(Mantell,1825)和丛林龙(Hylaeosaurus)(Mantell,1833)都属爬行动物,但又与已知的其他爬行动物不同,它们都是陆栖的大型动物,而且可以直立行走。因此,R. Owen将它们命名为“Dinosauria”,并解释为“fearfully great reptiles”,有人认为相当于当代英语的“awesome reptiles”,中文意思是“超级巨大的蜥蜴或爬行动物”,更多的是“惊叹其大”而非“恐怖”之意。中文“恐龙”一词最早于20世纪初依据日文翻译而来,后一直沿用至今。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世界上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中国

在地球上,人类已经挖掘出了767种恐龙化石,并为其命名,其中亚洲目前发现了268种。中国的中生代陆相盆地发育,地层分布连续,因此各类恐龙化石埋藏十分丰富。中国是世界上发现恐龙种类最多的国家,根据中国古动物馆统计,截至2023 年12 月,中国已经研究命名了343 种恐龙,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的恐龙研究十分活跃,研究者中最具代表的学者就是中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奠基人杨锺健先生,在他的带领下,中国恐龙研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新命名的种类每年还在以八九种的速度增加。从20世纪初,中国发现第一具恐龙化石后,在中国先后发现的恐龙遗体化石达到100多个属,160多个种,占了世界上已发现属种的17%;先后发现的恐龙蛋化石约为19属67种,恐龙足迹化石也已经达到43属69种。目前,中国已经是世界上产出恐龙化石最多的国家之一。(徐金蓉等,2014)。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恐龙化石是什么?

恐龙化石分为遗体化石、遗迹化石及遗物化石遗体化石是指恐龙骨骼和牙齿化石,遗迹化石有恐龙足迹化石及恐龙皮肤印痕化石,遗物化石包括恐龙蛋化石、恐龙粪便化石等。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中国的恐龙化石在哪里?

中国的恐龙化石地层层位主要聚焦在下侏罗统到上白垩统之间。恐龙骨骼化石的分布贯穿中国大陆,以西南地区及华北地区埋藏最为丰富。恐龙蛋化石仅在白垩纪地层被发现,华东地区及华中地区分布最广泛,而华南地区数量最多,西南地区目前尚没有发现恐龙蛋化石。(徐金蓉等,2014)

目前,除台湾、香港、澳门、青海、福建、海南、上海和天津以外,其余各省(区、市)都发现恐龙相关化石。已发现并命名的恐龙化石种类300种。其中,恐龙骨骼化石达160多种,包括蜥脚类21属32种,原蜥脚类7属8种,兽脚类44属53种,鸟脚类14属15种,剑龙类7属8种,甲龙类8属8种,角龙类7属8种;恐龙蛋化石8科l9属67种,长形蛋科4属12种,圆形蛋科4属14种,椭圆形蛋科2属7种,丛状蛋科1属1种,树枝蛋科2属14种,蜂窝蛋科4属12种,棱柱形蛋科1属4种,巨型长形蛋科1属1种;恐龙足迹化石69种,原蜥脚类1种,蜥脚类2属6种,兽脚类3属3种,虚骨龙类l3属24种,大型肉食龙类1l属17种,鸟脚类11属12种,足迹化石主要分布在西南的四川、云南和重庆等地区,西北的甘肃也有发现。此外,在四川自贡还发现中侏罗世剑龙类的恐龙皮肤鳞片印痕化石和蜥脚类杨氏马门溪龙的皮肤鳞片印痕化石,在辽宁凌源大王杖子义县组也发现了鹦鹉嘴龙类的皮肤印痕化石,在奇台恐龙沟曾发现蜥脚类恐龙粪化石。(徐金蓉等,2014)

甘肃1.4亿年前那群庞然大物们!

属于甘肃的白垩纪恐龙时代来啦!

截止目前,甘肃白垩纪发现并发表的恐龙共计19属23种,主要分布在公婆泉盆地俞井子盆地陇西盆地早白垩世地层中(见图)。发现了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植食性恐龙之——炳灵大夏巨龙亚洲发现的第一个多刺甲龙类——金城洮河龙亚洲第一个白垩纪腕龙类——康熙桥湾龙,世界上最大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兰州龙,国内最胖恐龙——刘家峡黄河巨龙等(李大庆,2017)。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甘肃省白垩纪恐龙化石分布图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是由世界罕见的白垩纪恐龙足印化石群、恐龙卧迹、尾部拖痕、粪迹以及白垩纪晚期地层剖面、第三级夷平面、古生物化石点、泥裂和波痕等沉积构造、正断层和褶皱构造等构成的自然地质遗迹景观,具有极高的科研、科普和旅游观赏价值。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图 甘肃刘家峡恐龙国家地质公园恐龙馆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地质遗迹造就了八项国内外之最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恐龙足印群(永靖县文旅局提供)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恐龙足印(永靖县文旅局提供)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恐龙足迹1号点保护馆内部(永靖县文旅局提供)

足印保存之完好、清晰度高、立体感强,为国内外罕见。同时,在同一岩层层面上还保存有恐龙卧迹、尾部拖痕及粪迹,构成了足印、卧迹和粪迹共存的场面,因而超级独特。

足印规模之大,属种数量之多和分布密集程度之高,为国内外所独有。经专家考证确认,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至少包括两类巨型蜥脚类、两类兽脚类,一类似鸟龙类、一类翼龙类、一类虚骨类和其他形态独特、尚未归属的足印,代表至少9个属种。而在同一地点出现如此多样的食植物类和食肉类恐龙足印,在国内尚属首次,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

足印之大世界之最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中最大的一组蜥脚类足印,其后足印长1.5米,宽1.2米,足有半个乒乓球桌子大小,前足印最大长达1.1米,宽1米。专家根据它的步幅分析,留下足印的这只恐龙体长在20米以上,体重接近50吨,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一只恐龙足印。更为惊人的是,这组足印前足小、后足大,前后足印成对出现并有规律地部分叠压,在国内外尚属首次发现。

足印产出层面之多举世罕见在已揭露的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1号点上,同时出现了上、下两个产有不同恐龙足印类型的层位,且恐龙类群发生了演替,这种足印产地在世界亦属罕见。

兽脚类足印国内罕见2001年4月,新揭露出的一块恐龙足印化石上端三指印痕清晰可见,下部掌痕也很清楚。令人称奇的是,其中指上骨竹节印痕特别清晰,整个足印大小为0.48米×0.47米,属于白垩纪的禽龙足印化石,是一种兽脚类的恐龙,在国内比较罕见。

翼龙鸟脚类足印填补国内空白。在1号化石点上新识别出13只翼龙后足足迹,行迹总长为5米,并在1号点和6号点上也均发现有鸟脚类恐龙足印,填补了国内没有翼龙和鸟脚类恐龙足印的空白。

兰州龙——世界最大牙齿恐龙是新发现的新属新种恐龙,它代表了鸟脚类恐龙进化中四足行走的笨重的一个新的类型,填补了恐龙学研究中的一项空白。

刘家峡黄河巨龙——国内最胖恐龙黄河巨龙长约20米,荐椎(臀部骨骼的中间部分)不足半米高,却宽达110厘米,123厘米长的肩胛骨最宽处可以达到83厘米。黄河巨龙以其臀部宽大和前肢较长为特征,是国内已知最”胖”的恐龙。

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不仅为研究恐龙生活环境和古生物类别提供了重大的依据,也为研究我国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地理学、古气象学等学科,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实物资料。

甘肃临洮中铺恐龙骨骼化石产地、永靖县关山恐龙骨骼化石产地、金川区青土井恐龙化石点、肃北马鬃山恐龙地质公园、红古区恐龙古生物化石产地、红古区华龙广场倒水沟恐龙足迹等等甘肃省内各地恐龙化石及足迹的不断发现,更印证了甘肃是座巨大的恐龙王国

甘肃恐龙宝贝们身份信息卡来袭

好喜爱这些奇奇怪怪却又诗情画意的名字!

1. 双孔亚纲Diapsida

蜥臀目Saurischia

兽脚亚目 Theropoda

暴龙超科 Tyrannosauroidea

暴龙科 Dilong

雄关龙属Xiongguanlong Li,Norell,Gao,Smith et Makovicky,2010

白魔雄关龙

Xiongguanlong baimoensis Li,Norell,Gao,Smith et Makovicky,2010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灰色层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白魔雄关龙复原图(李大庆,2017)

2.似鸟龙科Ornithomimosauria

北山龙属Genus Beishanlong Makovicky, Li, Gao ,Lewin, Erickson et Norell, 2010

巨型北山龙

Beishanlong grandis Makovicky,Li,Gao,Lewin,Erickson et Norell,2010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

层位:早白垩世阿普特阶下沟组灰色—红色层

似鸟身女妖属Harpymimus

似鸟身女妖龙

类似种Harpymimus cf. Shapiroetal., 2003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图 巨型北山龙正模标本(李大庆,2017)

3.镰刀龙超科 Therizinosauroidea

镰刀龙科Therizinosaurus

肃州龙属 Genus Suzhousaurus Li,Peng,You,Lamanna,Harris,Lacovara et Zhang,2007

似大地懒肃州龙

Suzhousaurus megatherioides Li,Peng,You,Lamanna,Harris,Lacovara et Zhang,2007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和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阿普特阶—阿尔布阶新民堡群

4.南雄龙科 Nanshiungosauridae

南雄龙属Nanshiungosaurus

布氏南雄龙

Nanshiungosaurus bohlini Dong & You,1997

产地:甘肃肃北俞井子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新民堡组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图 南雄龙复原图(来自网络)

5.蜥脚类 Sauropod

黄河巨龙属 Genus Huanghetitan You,Li,Zhou et Ji,2006

刘家峡黄河巨龙

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 You,Li,Zhou et Ji,2006

产地:甘肃临洮中铺

层位:早白垩世河口群中下部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图 刘家峡黄河巨龙复原图(李大庆,2017)

6.大夏巨龙属Daxiatitan You,Li,Zhou et Ji,2008

炳灵大夏巨龙

Daxiatitan binglingi You,Li,Zhou et Ji,2008

产地:甘肃临洮中铺

层位:早白垩世河口群中下部

出处:You H L, Li D Q, Zhou L Q, et al. Daxiatitan binglingi: a giant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J]. Gansu Geology, 2008, 17(4): 1-10.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炳灵大夏巨龙 恐龙化石骨骼侧面(永靖县文旅局)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炳灵大夏巨龙 考古人员合影(永靖县文旅局)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炳灵大夏巨龙 巨龙化石遗迹(永靖县文旅局)

7.永靖龙属 Yongjinglong Li,Li,You et Dodson,2014

大唐永靖龙

Yongjinglong datangi Li,Li,You et Dodson,2014

产地:甘肃临洮中铺

层位:早白垩世河口群中下部

8.桥湾龙属 Genus Qiaowanlong You et Li,2009

康熙桥湾龙

Qiaowanlong kangxii You et Li,2009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

层位:早白垩世阿普特阶下沟组灰色—杂色层

9.戈壁巨龙属Genus Gobitotan You,Tang et Luo,2003

神州戈壁巨龙

Gobitotan Shenzhouensis You,Tang et Luo,2003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灰色层

10.鸟臀目Ornithischia

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ea

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

马鬃龙属Genus Equijubus You,Luo,Shubin,Witmer,Tang et Tang,2003

诺氏马鬃龙

Equijubus normani You, Luo, Shubin, Witmer, Tang et Tang, 2003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灰色层

11.公婆泉龙属Genus Gongpoquansaurus You, Li et Dodson, 2014

马鬃山公婆泉龙

Gongpoquansaurus mazongshanensis(Lü,1977)You, Li et Dodson,2014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灰色层

出处:You H L, Li D Q, Dodson P. Gongpoquansaurus mazongshanensis (Lü, 1997) comb. nov. (Ornithischia: Hadrosauroide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ern China[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4: 73.

12.叙五龙属Genus Xuwulong You, Li et Liu,2011

曰伦叙五龙

Xuwulong yueluni You,Li et Liu,2011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

层位:早白垩世阿普特阶下沟组灰色-杂色层

13.金塔龙属Genus Jintasaurus You, et Li,2009

半月金塔龙

Jintasaurus meniscus You, et Li,2009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

层位:早白垩世阿普特阶下沟组灰色—杂色层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半月金塔龙复原骨架(You H L, Li D Q,2009)

14.禽龙科 Iguanodontidae

马鬃山原巴克龙

Probactrosaurus mazongshanensis Lü 1997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新民堡组

出处:Lü J. A new Iguanodontidae (Probactrosaurus mazongshanensis sp. nov.) from Mazong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China. Sino-Japanese Silk Road Dinosaur Expedition[J].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1997: 27-47.

15.角足亚目Cerapoda

新角龙科Archaeoceratops

古角龙属 Genus Archaeoceratops Dong et Azuma,1997

大岛古角龙

Archaeoceratops oshimai Dong et Azuma,1997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红色层

出处:You H L, Dodson P. Redescription of neoceratopsian dinosaur Archaeoceratops and early evolution of Neoceratopsia[J].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3. 48 (2): 261-272.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大岛古角龙复原图(You H L, Dodson P,2003)

16.俞井子古角龙

Archaeoceratops yujingziensis You,Tanoue et Dodson,2010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

层位:早白垩世阿普特阶下沟组灰色—杂色层

17.黎明角龙属Genus Auroraceratops You, et Li,Ji,Lamanna et Dodson,2005

褶皱黎明角龙

Auroraceratops rugosus You, et Li,Ji,Lamanna et Dodson,2005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红色层

18.黎明角龙

(未定种)Auroraceratops sp. You,Morschhauser,Dodson et Li,2012

产地:甘肃肃北白城子

层位:早白垩世阿尔布阶中沟组红色层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图 古角龙复原图(来自于网络)

19.鹦鹉嘴龙科Psittacos

鹦鹉嘴龙属Psittacosaurus

马鬃山鹦鹉嘴龙

Psittacosaurus mazongshanensis Xü 1997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新民堡组

出处:XU X. A new psittacosaur (Psittacosaurus mazongshanensis sp. nov.) from Mazong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China[J]. Sino-Japanese Silk Road Dinosaur Expedition. 1997: 48-67.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图 鹦鹉嘴龙复原图(来自于网络)

20.甲龙类 Ankylosauria

洮河龙属Genus Taohelong Yang,You,Li et Kong,2013

金城洮河龙

Taohelong jinchengensis Yang,You,Li et Kong,2013

产地:甘肃临洮中铺

层位:早白垩世河口群中下部

21.鸟脚类 Ornithopoda

兰州龙属Genus Lanzhousaurus You,Ji et Li,2005

巨齿兰州龙

Lanzhousaurus magnidens You,Ji et Li,2005

产地:甘肃临洮中铺

层位:早白垩世河口群中下部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巨齿兰州龙复原图(李大庆,2017)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巨齿兰州龙化石骨架(永靖县文旅局)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巨齿兰州龙牙齿化石发现测量记录(永靖县文旅局)

兰州龙最显著的特征是牙齿巨大,下颌长1米,每侧有14个齿槽,单个齿槽宽约4厘米,单个牙齿最大的7.5厘米宽、14厘米长。巨齿兰州龙是目前世界上牙齿最大植食性恐龙,它体态笨重,两足或四足行走。

22.丝路龙属Siluosaurus

张骞丝路龙

Siluosaurus zhangqiani Dong,1997

产地:甘肃肃北公婆泉盆地

层位:早白垩世新民堡组

出处:尤海鲁, 罗哲西.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早白垩世恐龙化石[J]. 地质学报, 2008, 82(1): 139-144.

恐龙研究是很有用的!

恐龙是重多古生物化石中的明星,他的生存贯穿了中生代,为研究地球演化、生命起源与进化的提供了科学依据,不仅对于研究中生代古气候、古环境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在科普和旅游开发方面具有巨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科学研究价值

恐龙研究是集古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古生物与地层学、分类学、动物形态学、病理学、现代生物学、动物骨骼学、地理学、植物学、环境考古学、地球化学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

恐龙化石在科学研究价值体目前下面几个方面:

(1)作为陆相地层的对比标志,为古板块运动提供可寻踪迹。恐龙化石是陆生爬行动物,通过恐龙化石的发现层位、地点的对比,可以作为古大陆相连的证据,有力地支持“大陆漂移学说”。

(2)为探讨中生代地球的古生态、古环境及其演化规律提供材料。通恐龙的形态特征可以推测古环境。如四川境内生活着以马门溪龙为代表的多种蜥脚类,它们体型巨大,脖子细长,头部小巧,具有勺型牙齿的植食性恐龙。庞大的体型需要足够能量的支持,因此每天必须消耗大量植物。从而可以推测蜥脚类恐龙生活在植被茂盛、气候温暖湿润、湖泊星罗棋布的环境。

(3)可证实恐龙在不同时代的演化关系。四川自贡产出两种肉食龙,即产自中侏罗世建设气龙(Gasosaurus constructus)和晚侏罗世平永川龙(Yangchuanosa urus hepingensis),建设气龙属于小型的巨齿龙类,体长3.5m,具有侧扁的牙齿;和平永川龙属于中-大型的巨齿龙类,体长8m,具有侧扁的牙齿,且具有锯齿。从体型看,和平永川龙更为高大,头部庞大;从生存地区、时代看,两种龙可能具有承袭关系,通过研究体型和骨骼特点可以佐证两者的继承关系。

(4)为鸟类的恐龙起源说提供了直接的证据。鸟类起源及其羽毛起源,多种假说一直存在争议,热河生物群中带毛恐龙的发现,为鸟类的恐龙起源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5)可探讨恐龙这种已经灭绝的动物的形态特征。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Susannah Maidment在2012年发表了鸭嘴龙的四肢的肌肉重塑,展示了鸭嘴龙正确站立姿态和步态。解决了人们一直以来,对于恐龙站立结构的错误认识。

我国古脊椎动物学者们经过30余年的科学研究,与国际学者们不断合作、探讨,我国的恐龙研究事业不断与国际接轨,目前,中国在恐龙研究领域已达到世界研究先进水平。恐龙研究为地质学提供了不可估量的价值,也为地球的发展历史提供了可循的依据。

社会经济价值

恐龙已绝灭6500万年,其化石是自然界中不可再生的珍贵遗产。除进行科学研究以外,恐龙化石具有多层次、多领域的社会经济价值。

(1)科普教育价值

科普教育的成功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与素质。科普教育一般采用易于理解接受、大众参与的方式,向公众解释各种科学现象和理论知识文字,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为国家培养具有创造力、想象力、尊重科学的新一代公民。恐龙只是古生物中的一种,地球上还有更多的难以计数的古生物种类,利用恐龙化石进行科学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和科普教育)是给现代人类一个认识远古地球上的生物很好的平台,以建立自然博物馆、古生物博物馆、地质公园等平台,直接展示古地球的风貌,让参观者更加真实的感受到史前生命神奇。通过举办恐龙展、与中小学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和博物馆资源,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学和科普活动,发挥恐龙化石科普教育意义,实现其社会价值。

(2)旅游开发价值

中国的恐龙化石种类多、分布广,具有独特的资源价值,以发现恐龙化石点为依托,因地制宜,建立博物馆、遗址陈列馆和主题乐园,以科研、科普、游乐为主线,开展特色地学旅游,既体现科学、科普教育意义,又具有地方特色,极大的拉动当地政府旅游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如四川自贡恐龙博物馆、常州的中华恐龙园、云南禄丰恐龙谷等都是典型的旅游开发成功案例。

甘肃恐龙化石资源怎么开发?

恐龙,这一神秘的史前生物,历来受到全球公众的关注与喜爱,甘肃恐龙化石资源丰富,白垩纪已发现19属23种,类型较为丰富,主要为遗体化石和遗迹化石,未发现遗物化石。其中包括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蜥脚类植食性恐龙之一-柄灵大夏巨龙,亚洲发现的第一个多刺甲龙类-金城洮河龙,亚洲第一个白垩纪腕龙类-康熙桥湾龙,具有八项国内外之最刘家峡恐龙足印化石群等。甘肃因恐龙化石种类多、保存好、科研价值高等特点受到国内外学者和恐龙爱好者的关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恐龙认识的不断深入,恐龙资源在科研、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等多个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为促进甘肃恐龙化石的研究、保护、合理开发利用,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恐龙化石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提议,以期推动甘肃恐龙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1)加强化石保护政策宣传,强化恐龙化石资源保护意识

恐龙化石资源是大自然留给我们宝贵的财富,具有不可再生性。我们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恐龙资源保护的认识和重点关注程度。通过媒体宣传、公益广告等形式,普及恐龙资源保护知识,引导公众树立正确的资源保护观念。同时,加强对违法盗掘、破坏恐龙化石资源行为的打击力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恐龙资源的良好氛围。

(2)加强科研与科普教育

加强恐龙化石资源的科学研究,地勘单位和科研机构应以甘肃省自然资源厅古生物保护项目为抓手,深入挖掘恐龙化石资源,探素恐龙的起源、演化、生态等科学问题,为人类认识地球历史和生物演化提供重大依据。同时,加强科普教育,通过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发科普教育项目和课程,通过实地考察、互动体验举办科普讲座和展览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恐龙知识,提高公众对恐龙资源保护的认识,激发年轻一代对古生物学知识科学的兴趣。

(3)设立地质公园,建立专业博物馆

为保护恐龙化石资源和恐龙生态环境,根据恐龙化石的资源禀赋,提议在恐龙化石聚焦分布区设立不同级别的地质公园,并在地质公园区内建立专业博物馆。通过制定严格的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确保恐龙化石资源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加强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监测和生态修复工作,为恐龙化石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提供有力保障。

(4)推进产业园与文化融合,建设恐龙主题乐园

推动恐龙资源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以地质公园和博物馆为基础,打造恐龙文化产业园,建设恐龙主题乐园。通过引进相关企业,借助恐龙的知名度和趣味性,投资建设恐龙主题乐园,形成集科研、教育、旅游、文创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推动恐龙资源的多元化利用,注重挖掘恐龙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恐龙文化品牌。同时,在主题乐园内设置恐龙化石展示区、恐龙复原模型展示区、恐龙互动体验区等,为游客提供沉浸式的恐龙文化体验。

(5)开展多途径的宣传活动,助力恐龙资源的旅游开发

推广影视游戏产品,利用影视、游戏等现代传播手段,开发恐龙主题的影视作品和游戏产品。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故事情节,让恐龙文化更加深入人心。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扩大恐龙文化的传播范围,提高恐龙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定期举办恐龙文化节、恐龙主题展览等节庆活动,为公众提供一个近距离了解恐龙文化的平台。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和节日庆典等活动,增强公众对恐龙资源的兴趣和关注,推动恐龙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助力恐龙资源的旅游开发。

(6)开展多元合作,实现共赢发展

推动政府、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多方共同参与恐龙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支持等措施,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恐龙产业。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动恐龙资源的国际化发展。

甘肃临洮,被低估的恐龙王国!

参考文献:

徐金蓉, 李奎, 刘建, 等. 中国恐龙化石资源及其评价[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2014, 31(2):8-16.

李大庆, 尤海鲁, 周伶琦. 甘肃早白垩世恐龙[M].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7: 1- 175.

Li D Q, Norell M A, Gao K Q, et al. A longirostrine tyrannosauroid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10, 277(1679):183-190.

Makovicky P J, Li DQ, Gao KQ, et al. A giant ornithomim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 277(1679):191-8.

Shapiro M D, You H, Shubin N H, et al. A large ornithomimid pes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Mazongshan area, northern Gansu Provinc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J]. Journal of Vertebrate Paleontology, 2003, 23(3): 695-698.

Li D Q, Peng C, You H L, et al.A Large Therizinosauro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Northwester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11, 81(4):539-549.

Daqing L, Cuo P, Hailu YOU, et al. A large therizinosauroid (Dinosauria: Ther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northwestern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English Edition, 2007, 81(4): 539-549.

You H L, Li D Q, Zhou L, et al. Huanghetitan liujiaxiaensis, a new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Lower Cretaceous Hekou Group of Lanzhou Basin, Gansu Province, China[J]. Geological Review, 2006, 52(5): 668-674.

You H L, Li D Q, Zhou L Q, et al. Daxiatitan binglingi: a giant sauropod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J]. Gansu Geology, 2008, 17(4): 1-10.

Li L G, Li D Q, You H L, et al. A New Titanosaurian Sauropod from the Hekou Group (Lower Cretaceous) of the Lanzhou-Minhe Basin, Gansu Province, China[J]. PLoS One, 2014, 9(1): e85979.

You HL, Li DQ. The first well-preserved Early Cretaceous brachiosaurid dinosaur in Asia[J]. 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Society B Biological Sciences, 2009, 276: 4077-4082.

You H L, Tang F, Luo Z X. A New Basal Titanosaur (Dinosauria: Sauropod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3, 77(4):424-429.

You H L, Luo Z X, Shubin Neil H, et al. The earliest-known duck-billed dinosaur from deposits of late Early Cretaceous age in northwest China and hadrosaur evolution[J]. Cretaceous Research. 2003, 24:347-353.

You H L, Li D Q, Dodson P. Gongpoquansaurus mazongshanensis (Lü, 1997) comb. nov. (Ornithischia: Hadrosauroide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Gansu Province, Northwestern China[M].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2014: 73.

Hailu YOU, Daqing LI, Weichang LIU. A new hadrosauriform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Gansu Province,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2011, 85(1): 51-57.

You H L, Li D Q. A new basal hadrosauriform dinosaur (Ornithischia: Iguanodontia )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northwestern China[J]. Canadian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s. 2009, 46: 949-957.

Lü J. A new Iguanodontidae (Probactrosaurus mazongshanensis sp. nov.) from Mazong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China. Sino-Japanese Silk Road Dinosaur Expedition[J]. China Ocean Press, Beijing, 1997: 27-47.

You H L, Dodson P. Redescription of neoceratopsian dinosaur Archaeoceratops and early evolution of Neoceratopsia[J]. Acta Palaeontologica Polonica, 2003. 48 (2): 261-272.

You H L, Tanoue K, Dodson P. A new species of Archaeoceratops (Dinosauria: Neoceratopsi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the Mazongshan area in northwestern China[J]. New Perspectives on Horned Dinosaurs. 2010, 59-67.

You H L, Li D Q, Ji Q. On a new genus of basal neoceratopsian dinosaur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Gansu Province, China[J]. Acta Geologica Sinica. 2005, 79(5):593-597.

You H L, Morschhauser E M, Dodson P, et al. Auroraceratops sp. (Dinosauria: Neoceratopsia) from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the Mazongshan area in Northwestern China[J].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12, 50(2):170-180.

XU X. A new psittacosaur (Psittacosaurus mazongshanensis sp. nov.) from Mazongshan area, Gansu Province, China[J]. Sino-Japanese Silk Road Dinosaur Expedition. 1997: 48-67.

Xie J F, Zhang S K, Jin X S, et al. A new type of dinosaur eggs from Early Cretaceous of Gansu Province, China[J].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16, 54(1): 79-88.

You H, Ji Q, Li D. Lanzhousaurus magnidens gen. et sp. nov. from Gansu Province, China: the largest-toothed herbivorous dinosaur in the world[J]. Geological Bulletin of China, 2005, 24(9): 785-794.

尤海鲁, 罗哲西. 中国甘肃省酒泉地区公婆泉盆地早白垩世恐龙化石[J]. 地质学报, 2008, 82(1): 139-144.

作者简介

刘延兵,男,博士研究生,高级工程师。2008年硕士毕业于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2022年博士毕业与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古生物与地层学专业。2008年7月,进入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工作至今,现任甘肃省地质调查院副总工程师。长期在甘肃北山地区从事基础地质调查和矿产调查等相关工作,完成省部级地质矿产项目十余项,发现大型矿床1处、小型矿床1处、矿点多处。先后主持或参与完成了近十项相关领域的研究课题,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结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已结项)、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参与出版专著3部,在国内重大学术期刊先后发表论文近40篇,其中SCI论文7篇、Ei论文3篇、核心18篇。获得甘肃省地质调查院2013年度找矿发现三等奖、甘肃省地质调查院2017年度找矿发现二等奖;荣获甘肃省地矿局2009年“mapgis制图大赛第二名”、甘肃省工会2010年“技术标兵”称号,2018年获第十二届甘肃省青年地质科技奖。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