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早在9月份,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双方在经济合作之外,还着力推动安全领域的互动。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9月,在印度的会面之后,黄循财在公开场合释放出一个新意思:欢迎印度海军参与马六甲海峡的联合巡逻。这句话不长,但分量不轻。马六甲海峡是东亚和印度洋之间的要道,大量中国货轮、油轮都走这里。谁来巡、怎么巡,牵一发就动全身。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实际先摆在这儿:目前新加坡和印度还没真上水联合巡。但中国已经给出动作。按照中国南部战区通报,10月15日至23日,中国与马来西亚将举行“和平友谊—2025”联合演习,海域在马来西亚附近,覆盖马六甲海峡。主题叫“人道主义救援减灾与海上安全”。陆军、海军、空军一起上阵。两国投入逾千兵力,中方约700人,带了轮式车辆、舰艇、直升机、无人设备等,装备总数超过500台套。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简评一句:名字是救援安全,信号很清楚——海峡安全,沿岸国家先说话,外部力量别随意插队。中国把合作对象选在马来西亚,就是把话说到要紧的人那里。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接着看另一条实际:“和平友谊”这类演习,前几年已和泰国、柬埔寨、越南搞过,圈子在东南亚扩得挺快。同样的道理,多国一起练,互信更容易落地,出事时也更好协同。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再看新加坡这边。新加坡没进这个多边演练的圈,反而主动和印度靠近。由于这个,新加坡想在外部大国之间找一个新的支点。美国这两年精力被欧洲、中东分走,新加坡不想坐等,就去拉印度。用大白话讲,这是在给自己找备胎。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问题来了:印度海军在印度洋存在感不小,但要进马六甲巡逻,绕不开马来西亚和印尼。这条海峡大段在两国的领海和管辖水域。政治授权不到位,舰船很难名正言顺地进去。新加坡说“欢迎”,不等于大门就开。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还有一个现实点:马来西亚和印尼对印度,有宗教与历史层面的顾虑。新加坡如果硬把印度拉进来,邻居可能心里不踏实。东盟讲究商量着办,谁要是自己先拍板,容易让别人起戒心。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与此同时,中国没用硬怼的方式回应,也没公开点名批评,而是把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往前推。结果就是,既把话说清楚,又不把面子撕破。这样一来,主动权不在话术上,在实际动作上。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再说一个细节:这次中马演习选在10月中下旬,离新加坡“欢迎印度巡”的表态不久。节奏安排说明,中国在下棋,不是临时起意。先和沿岸国家站稳,再看外部怎么动,这样风险可控。

新加坡求锤得锤,还没与印度搞联合巡逻,中方的反击先到

同样值得看的是区域反应。中马演习的“救援”“安全”主题,容易被周边接受,军方好参与,民众也不排斥。如果后面泰国、印尼派观察员或参与科目,不奇怪。相比之下,新加坡和印度的双边巡逻概念,还停在话头上,落实的门槛不低。

最后说回新加坡。用掰手腕的话讲,新加坡想在中国和印度之间找平衡,把自己抬到更高的位子。这事不是不能做,但要算清账:沿岸国家的态度、东盟内部的气温、外部大国的实际投入,这三条都要对上。否则,一步踏空,自己先难堪。

傍晚的马六甲海峡,拖轮在港口缓慢调头,马来西亚海军的巡逻艇贴着航道走,一架直升机从海面掠过,甲板上中马军官对着清单核对科目,救援包被抛下水,又被快艇捞起。下一步,是沿岸国家把合作继续做厚,还是让外部力量把脚伸进来?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