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显微居然有极限!怪不得我们要用电子显微镜!

内容分享1个月前发布
1 1 0

星驰科普 第23期:光学显微居然有极限!怪不得我们要用电子显微镜!

注意,文章为头条号 俊采星驰(QQ订阅号:juncaixingchi) 原创,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欢迎在评论区提出不同意见和疑问。

许多人都认为,光学是没有极限的,也很不理解为何光学显微镜存在极限,实则这一切的缘由归于:光学衍射极限。

光学显微居然有极限!怪不得我们要用电子显微镜!

由于光是一种电磁波,具有衍射和干涉的特性。

光学显微居然有极限!怪不得我们要用电子显微镜!

图 1. 光学显微镜简化示意图

如上面的简图所示,紫色箭头表明的物体 PQ 经过物镜等之后在相机上成像为P’Q’。由于光的衍射,物体上的点如 P、Q,在相机上并不是单独的点,而是一个个有必定大小的斑,被称为夫琅禾费衍射斑(或称艾里斑),如右侧的同心圆所示。那么,当 P’、Q’ 相距太近的时候,两个斑会叠加导致难以分辨。这就要求物体上的 P、Q 要相距必定的距离。

1873 年,德国物理学家、卡尔蔡司公司的恩斯特·阿贝(Ernst Abbe)首次推算出衍射导致的分辨率极限。根据瑞利判据——“当一个像斑的中心落到另一个像斑的边缘时,就算这两个像刚好能被分辨”,显微镜能分辨的物体上两点 P、Q 的最小距离 h 为:

光学显微居然有极限!怪不得我们要用电子显微镜!

这个公式就是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公式,或称为光学衍射极限。(注意此处的分辨率与一般说的显示器分辨率含义不同)

其中λ为光的波长,n 为物方的折射率,θ为物体与物镜边缘连线和光轴的夹角。如上图所示。为方便起见,其中的

光学显微居然有极限!怪不得我们要用电子显微镜!

一般称为数值孔径,简写为 NA。

摄影领域常用 f/# 或称光圈值来描述镜头,光圈值与数值孔径可以相互换算。对于一枚光圈为 2.0 的镜头来说,数值孔径为 0.25,其分辨能力约 1.2 微米。

目前常用的高倍物镜 NA 最大为1.49,可以算出,对于可见光,列如波长 500 纳米的绿光,显微镜的分辨率约为 200 纳米。所以,即使再提高物镜的放大倍率,也不能提高显微镜的分辨率。

而 200 纳米这个数值也就一般被称作衍射极限。

所以,低于200Nm的一般我们会用电子显微镜(无色)来扫。

感谢阅读。

头条号:俊采星驰 , QQ公众号:俊才星驰(juncaixingchi)。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1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相信 读者

    没说放大极限多小倍

    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