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集采新规落地,40种药被点名,大医院状告药企为哪般?

内容分享1个月前发布 DunLing
0 1 0

抗癌药砍到一分钱,医保局把“地板价”再往下挖了三尺。

国家集采新规落地,40种药被点名,大医院状告药企为哪般?

消息一出,朋友圈先炸,有人拍手叫好,有人心里打鼓:便宜得离谱,药还能吃吗?

国家集采新规落地,40种药被点名,大医院状告药企为哪般?

别急着下结论,把镜头拉近,细节比口号更有嚼头。

第十一批集采开标那天,奥拉帕利报价表递上去,68%的降幅直接把历史记录踩成垫脚石。

更刺激的是,三个小兄弟直接报出“一分钱”——不是噱头,是中标价。

外企也放下身段,默沙东们第一次把原研药塞进普通竞价组,跟国产仿制药肩并肩,不再高冷。

有人调侃:原研药走下神坛,连西装都脱了。

玩笑归玩笑,背后算盘打得精——与其守着高价被踢出医院,不如薄利多销,先保住市场再说。

上海这边,监管大屏24小时滚动。

PD-1抑制剂刚被拉进重点监控名单,信达、恒瑞们就得天天盯着“智能比价”红线。

系统比老婆还敏感,只要别的省份出现更低挂网价,立刻闪红灯,逼着企业“自首式”降价。

云南白药气雾剂128元直接砍到85元,没等约谈,自己先动手,刀法比医保局还快。

企业心里清楚:早降少挨骂,晚降就被公开点名,社死现场更贵。

另一边,301医院耗材官司落下第一锤。

配送商先掏2100万元退差价,生产商还在庭上掰扯责任。

仲裁书一出,行业协会连夜拉群,37家耗材大佬排队签承诺书,价格自律喊得震天响。

顶级医院闻风而动,协和、华西们把近五年的耗材发票翻出来重审,生怕自家仓库也藏着“暗扣炸弹”。

追溯系统工期直接提前,2026年全覆盖,耗材从出生到进手术室,每一步扫码留痕,想玩猫腻,得先问问数据库答不答应。

股价最诚实。

集采“防内卷”细则落地当天,恒瑞、复星、齐鲁们集体飘红,平均涨15%。

资本用脚投票:不怕降价,就怕没规则。

过去是盲盒式杀价,目前划出底线,企业算得清成本,也看得见利润,反而敢跟投研发。

毕竟,一分钱抗癌药只是门票,罕见病“孤儿药”专项集采才是下一局牌桌,谁先拿到新药证,谁就能在空白的赛道抢跑。

患者口袋的变化更直观。

三季度全国门诊药费同比再降12.7%,算下来,一顿外卖钱就能cover一个月的药钱。

别小看这几十块,对需要长期吃药的肝癌、卵巢癌家庭,等于把孩子的补课费、老人的营养费从药罐子里捞了回来。

便宜不等于低质——原研药和过评仿制药同台竞价,一致性评价是硬门槛,再低的价格也得先过生物等效性大考,医保局比消费者更怕“便宜没好货”。

当然,一分钱药的账也得两头算:企业利润被削成刀片,销售团队裁员、市场费用缩水,部分小厂直接出局;大厂把销售费用省下来砸临床,管线里没真本事的一样熬不过冬天。

行业洗牌的声音比降价更刺耳,可这就是医保局想要的效果——让会搞研发、能控成本的活下来,靠给回扣续命的,趁早离场。

回头看,从抗癌药“灵魂砍价”到耗材“追溯锁喉”,再到长三角价格联盟,政策组合拳越来越像精密手术,刀口小,位置准。

患者得利,企业洗牌,医院堵漏,监管升级,四方各吃各的“止痛片”,但病根只有一个:过去虚高养出来的肥肉,如今被一刀刀削成瘦肉。

过程难免疼,可长痛不如短痛,只有把水分挤干,救命药才能真正变成普通人伸手就够得着的日常品。

所以,下次再看到“一分钱药”,别急着转发震惊体。

点开说明书,看看那个小小的“通过一致性评价”蓝标,它比任何口号都更有分量。

便宜不是终点,只是起点——让每一分钱都花得安心,才是这场医改长跑的终点线。

国家集采新规落地,40种药被点名,大医院状告药企为哪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1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如何得与凉风约· 投稿者

    便宜不等于低质?一分钱一分货的道理你不懂吗!

    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