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热潮狂飙!博通甲骨文逆袭“卖铲三杰”,股价暴涨引发美股牛市

内容分享1个月前发布 DunLing
0 1 0

AI热潮不是只有英伟达能赚快钱,甲骨文和博通正在悄悄把“铲子”卖给真正需要它的人,机会和风险都在变得更现实了。

AI热潮狂飙!博通甲骨文逆袭“卖铲三杰”,股价暴涨引发美股牛市

几周前市场还在怀疑AI能不能持续,短时间内却被一轮又一轮的暴涨说服。说实话,这种速度会让人既兴奋又害怕。兴奋是由于技术真正落地,害怕是由于钱来了就容易冲动。英伟达的地位毋庸置疑,但我觉得更有意思的是那些看起来不那么光鲜的“卖铲人”——甲骨文和博通,它们的增长更像是慢热但更可持续的那种燃料。

第一谈甲骨文。甲骨文并没有靠显卡抢眼球,它靠的是企业级的合同、数据库和越来越像样的云服务。更重大的是一个叫“剩余履约义务(RPO)”的指标在变大——这意味着未来可见收入在累积,公司的生意变得更有预测性。我有个朋友小李是中型制造厂的IT负责人,他跟我说把一些关键数据库迁移到甲骨文的云上后,运维预算波动小了,响应也更稳定。这类场景对企业级服务商来说超级重大。说白了,甲骨文在用合同把未来的现金流锁住,这比一时股价更值钱。但风险也在那儿:一是大型云巨头的价格战和技术演进可能挤压利润;二是市场对“增长”的期待太高,任何微小的差错都会被放大。

AI热潮狂飙!博通甲骨文逆袭“卖铲三杰”,股价暴涨引发美股牛市

再看博通。许多人把博通和英伟达放在竞争框里,但实际上它们更像互补。博通挖的是ASIC等专用芯片和网络基础设施的市场,尤其在推理与大规模部署阶段,这些专用方案能把成本和能耗压得更低。更关键的是,收购VMware之后,博通手里多了软件与订阅式收入,这让公司的收益结构变得更有黏性。我的邻居老王之前全部押在单一芯片股上,高位接盘后被套得很不舒服;反观那些把仓位分散到有长期合同与软件订阅的公司的人,波动反而小一些。这不是万能公式,但说明了一个道理:基础设施和长期合同有时比短期爆发更能保护资本。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面对这波“卖铲人”热潮,我有几点实操思路分享。第一不要被短期涨幅绑架,去看公司账面背后的合同质量和客户聚焦度,那些长期、可续约的收入往往更靠谱。其次关注现金流和毛利率,技术上再好的故事也需要现金支持扩张。再者分散仓位和设定明确的时间框架很重大,长期主题投资可以少扣点短期情绪,短线参与则要严格控制仓位。还有一点很现实:信息不对称会放大个人决策的成本,加入一些专业订阅或者跟踪具有说服力的财报解读,有助于避免被热点裹挟。

AI热潮狂飙!博通甲骨文逆袭“卖铲三杰”,股价暴涨引发美股牛市

未来的路可能不是一条单行道。AI会继续推动资本市场,但获利路径会更加多元:硬件、专用芯片、数据中心网络、云合同、软件订阅,任何一环出现垄断或替代,都可能重塑价值分配。我个人觉得接下来两到三年是检验这些“卖铲人”耐久性的窗口期。那些能把短期订单转成长期合同、把一次性销售变成可复现订阅收入的公司,更有可能胜出。反之,那些只靠单一产品周期、客户高度聚焦且无护城河的企业,风险会被放大。

说到操作,我不是要你满仓押注某只股票,而是提议把研究重点放在“商业模式能否产生长期可预见的现金流”上。把注意力从每天的股价波动,转移到季度财报里某些具体的数字上,列如长期合同占比、续约率、云毛利率和自由现金流的稳定性。说到这里,不得不提醒一句,市场情绪往往比基本面跑得快,别让自己被FOMO推到不适合的位置上。

AI热潮狂飙!博通甲骨文逆袭“卖铲三杰”,股价暴涨引发美股牛市

不得不说,AI给普通人带来的既是机会也是考验。我身边既有因早识别基础设施价值而受益的人,也有由于追涨而亏损的故事。最终赢的人,往往不是最会预测短期走势的,而是最懂得把风险和时间框架结合起来的人。你会怎么做?你或者你身边的人在这波AI热潮里有哪些真实的买入或割肉经历,愿意说说你的判断和感受吗?

文 |昕昕

AI热潮狂飙!博通甲骨文逆袭“卖铲三杰”,股价暴涨引发美股牛市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1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小汶0624 投稿者

    是不是行家,分析的这么透彻

    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