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内容分享1个月前发布 DunLing
0 3 0

你有没有过这种崩溃时刻?想查个新显卡的信息,搜出来一堆零散文章,得自己整理参数;做课件要把文字改成图文版,先搜模板再排版,折腾两小时;算个复杂积分,AI给的答案和计算器对不上,还得自己找错——说白了,以前的搜索只给“原材料”,能不能做成“成品”全看自己手艺。

但上周我试了秘塔AI刚上线的「Agentic Search」模式,突然发现:AI搜索好像真的“长大”了。它不再是你问一句答一句的“工具人”,而是会主动琢磨“你要做什么”,自己找资料、调工具、出成品。就像你身边站了个懂行的助手,不用你逐项指挥,说清需求就能把事落地。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先别急着觉得“又是噱头”,我花了两天把它的核心能力拆了个遍,从日常查资料到工作出成果,亲测5个场景,发现它最不一样的地方——把“搜索”和“做事”打通了。

它不光能“读内容”,还能“懂需求”

一开始我以为它和普通AI搜索没差,直到我传了张上周去爬山的照片试试水。我没说具体要干嘛,就输了句“分析下这张照片里人的状态”。

没想到它没只说“这是户外场景”,而是从穿着(速干衣+登山鞋)猜我常运动,从背包里的相机推断我喜爱记录,甚至结合姿势里的松弛感说“大致率不是第一次爬这座山”。更有意思的是,它还提了句“装备齐全但没带过多补给,可能是独自或和少数朋友出行”——这居然真戳中了,那天我就是和发小两个人去的。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后来我翻了下它的说明才知道,这背后是多模态理解和智能体协作在起作用(来源:秘塔AI官网 https://metaso.cn/)。不是单一模型“看”图片,而是有专门的“分析智能体”先拆解画面元素,再结合“场景理解智能体”拼出行为逻辑,最后用“表达智能体”把结论说清楚。

这和以前的搜索差在哪?以前你搜“照片分析”,得先说明“要分析穿搭还是场景”,目前它会主动接住你的模糊需求,先搞懂“你到底想知道什么”,再给答案。就像你跟朋友说“帮我看看这张照”,朋友不会只说“拍得不错”,而是能get到你想了解的“隐藏信息”。

不止给答案,还把答案“装裱好”送你

查资料的痛点除了“找不全”,还有“整理累”。列如上周我帮朋友查英伟达新显卡GeForce RTX 5090的信息,以前得从测评、官网、参数表上扒内容,再自己排版成清晰的文档。但用秘塔搜的时候,我就输了“介绍RTX 5090”四个字。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没开“美化输出”时,它直接给了结构化内容:基本信息、关键规格、性能提升、技术特性,每项数据后面都带了来源链接——列如“CUDA核心数量”标了“引自英伟达官方发布会实录”,点进去还能看具体讲解,这点比普通搜索靠谱,至少不用怀疑数据是编的。

但我随手点了下“美化输出”后,惊到了。页面直接变成了类似官网的风格,深色背景配显卡渲染图,参数用色块区分,重点性能提升用图表展示,甚至加了张显卡外观的示意图。朋友看完说“这比我自己做的PPT还好看”。

后来我发现这功能对老师太友善了。我表姐是初中物理老师,她用它做胡克定律的课件,不光文字变了图文版,还生成了个可互动的小网页——拖动滑块就能看弹簧受力时的形变变化,学生上课能直接操作。她跟我说:“以前做这种互动素材得学专门软件,目前搜一下就有,备课时间省了一半。”

这背后实则是“内容生成智能体”和“美化智能体”在配合:先找全信息,再根据内容类型(产品介绍、课件)选合适的排版和视觉风格,最后生成可直接用的成品。以前我们说“搜索效率”,是省了找资料的时间;目前是连“整理资料”的时间都省了。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大模型算不准?它会自己“找帮手”补漏

大模型的“数学差”是老毛病了,列如问它“9.11和9.9哪个大”,有的AI能给错答案;算个复杂积分,步骤对了结果却跑偏。但这次试秘塔算题,发现它有个“小机智”——不会硬算,而是自己调用工具兜底。

我让它求“ln(x)/(x-1)的积分”,本以为会得到一堆公式推导,结果它直接弹出了一段Python代码,调用了符号计算库SymPy。运行完代码,才把积分结果和步骤列出来。我用计算器核对了下,结果分毫不差。

又试了让它用蒙特卡罗方法算圆周率,它还是先写代码,设定随机点数量,再通过概率计算pi值,最后给出“当随机点为100万时,pi≈3.1412”的结果。后来我查了下,这种“模型+工具”的模式,实则是目前AI解决专业问题的主流思路(来源:《2023年AI Agent技术发展报告》,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模型负责理解问题、规划步骤,专业工具负责精准执行,避免“拍脑袋”出错。

对我们普通人来说,这意味着不用再“怀疑AI给的答案对不对”。列如算财务数据、解物理题,它会自己找靠谱的工具验证,不用我们再手动核对,这才是真的“省心力”。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最惊喜的不是“会搜”,是“能直接干活”

如果说前面的功能是“提升效率”,那打通工作流的能力就是“改变习惯”了。上周公司要发国庆放假通知,还得附张简单的海报,以前我得先写通知文案,再用设计工具做海报,最后一个个发邮件——整套流程下来,一个小时没了。

但这次我直接在秘塔搜框里输:“写一份公司国庆放假通知,包含10.1-10.7放假、返程注意安全、节前关好设备,配一张红色系国庆海报,然后发送到指定邮箱”。

没想到它真的一步步来:先生成了通知文案,给我确认没问题;然后调用设计工具出了张海报,背景是天安门+公司LOGO,风格简洁;最后我把邮箱地址输进去,它直接发送,还弹了个“发送成功”的提示。整个过程不到15分钟,我甚至没打开过Word和设计软件。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这就是「Agentic Search」最核心的逻辑:不是“单次搜索”,而是“任务闭环”。它内置的20多种工具(来源:秘塔AI官网 https://metaso.cn/),涵盖了文案、设计、邮件、代码等常见场景,AI会根据你的需求,自动规划要调用哪些工具、按什么顺序来,最后直接给你“做完的事”,而不是“零散的步骤”。

不止图文,它还能“唱首歌”给你听

更让我意外的是它的全模态能力——不止能处理文字和图片,还能做音频。前几天中秋,我想给家里人整个“新鲜活”,就输了句“续写苏轼的《水调歌头》,加一段关于‘现代中秋’的内容,然后谱成曲子演唱”。

它先续写了一段,把“手机视频通话”“万家灯火”融进词里,读着还挺有那味儿;接着生成了一段旋律,风格偏古风,还做了个在线播放器,能直接听,也能下载。我妈听完说:“目前的AI不光会干活,还会‘创作’了?”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实则这背后是“内容创作智能体”和“音频生成智能体”的协作:先完成文字创作,再根据文字风格匹配音乐类型,最后生成音频。对我们来说,这意味着不用再学各种创作工具——想做个短视频文案+配乐,想给孩子编个故事+录音,直接说需求就行。

AI搜索的下一站:不是“更机智”,是“更懂你”

试完这些功能,我突然清楚:AI搜索的进化,从来不是“回答更准确”这么简单。从谷歌那套“关键词匹配”的传统搜索,到早期AI“问啥答啥”的模式,再到目前秘塔这种“边想边搜边做”的Agentic Search,本质上是从“人适应工具”变成“工具适应人”。

以前我们用搜索,得先把自己的需求“翻译”成工具能懂的语言——查资料要输精准关键词,做设计要学操作步骤;目前不用了,你可以像跟朋友聊天一样说需求,AI会自己“琢磨”怎么把事做好。

这或许就是AI搜索的未来:不是成为一个“超级百科全书”,而是成为一个“靠谱的助手”。它不用你催,不用你补步骤,能接住你那些“没说透”的需求,把“我想做”变成“已经做好了”。

秘塔AI新功能:边想边搜边做,输入想法,直接出结果+做成品

最后给大家一个小提议:如果你平时常常要查资料、做文档、搞点小创作,不妨试试这种“一站式”的搜索方式——不用在Word、设计软件、计算器之间来回切,省下来的时间,多陪家人聊聊天,多做点自己喜爱的事,这不比折腾工具香吗?

你平时用搜索最头疼的是什么?是查不到精准信息,还是搜完还要自己整理?欢迎在评论区聊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3 条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 头像
    乐高忍者 读者

    试试是不是真的这么好用

    无记录
  • 头像
    小颖老师克服紧张 读者

    你们这些测评都是只收费是吧

    无记录
  • 头像
    阿森日记 读者

    收藏了,感谢分享

    无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