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18秒,周冠宇用半雨胎干出全场最快,比干地胎只慢0.07秒。
穆杰罗当天飘着细雨,赛道一半湿一半干。

车队原本只想让他跑十圈收工,结果他一脚油门把计划踩延长到三十圈。
技师看着计时屏直揉眼睛,那圈速比奥康前一天用干地胎刷的纪录只差一根头发。
阿尔法技术总监JanMonchaux当场把数据打包发回瑞士总部,附上一句:正赛可以赌了。
雨胎最怕升温慢,周冠宇出场圈故意左右画龙,让胎面尽快起热。
第三圈他就把方向盘调成全雨模式,尾翼角度收两度,刹车比前移两个刻度。
轮胎表面温度从45度跳到65度,抓地力瞬间满格。
其他车手还在等赛道线干,他已经把半雨胎当干地用,出弯全油门不抖。
倍耐力原本打算测2026硬胎,被天气打乱了剧本。

工程师干脆把传感器全装到雨胎上,采集横向滑移和纵向打滑。
周冠宇每跑完一圈,技师就递给他一张A4,上面印着胎压变化曲线。
他拿记号笔在1.6bar位置画圈,告知技师再降0.05,圈速还能挖0.15秒。
倍耐力连夜把数据写进报告,标题只有四个字:极限窗口。
红牛那边让17岁小将林德布拉德上赛道,目标不是圈速,是心跳。
车载生物传感器显示他过高速弯时心率只有138,比队友低20。
马科博士把截图发在青训群:怕雨的人开不了F1。
林德布拉德用全雨胎跑了25圈,胎纹还剩4毫米,足够再撑一场大奖赛。

红牛顺手把FP1席位空出来,等奥地利站就让他练手。
雨停后赛道迅速变干,周冠宇换回干地胎,成绩反而掉到1分23秒。
技师问他缘由,他说半雨胎的软胶在低温干地更黏,干胎硬胶还没进入工作区间。
一句话点醒研发团队:未来配方得把低温抓地写进指标,别只盯着高温耐久。
测试结束当晚,阿尔法策略组开会到两点。
屏幕左边列着周冠宇的雨地圈速,右边是全年天气预报。
比利时、日本、巴西站下雨概率超过40。
车队决定提前做一套极端预案:只要排位赛赛道湿度超过70%,直接半雨胎起步,不进站。
技师长把文件命名为:Zhou Plan。
再不做雨天预案,你会损失整整20秒。不懂这招,下一个被超的就是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