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2.6.3    IEEE 802.1x 认证

在传统的局域网环境中,只要有物理的连接端口,未经授权的网络设备就可以接入局域网,或者通过连接到局域网的设备进入网络,从而给企业造成了潜在的安全威胁。另外,在学校、智能小区等需要计费的网络中,验证用户接入的合法性也非常重要。 IEEE 802.1x 作为解决这个问题的良药,已经被集成到二层智能交换机中,可用于完成对用户的接入安全审核。

IEEE 802.1x 执行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基于端口的网络访问控制使用交换的局域网( LAN)基础设施的物理特征来验证连接到 LAN 端口的设备,并防止访问身份验证进程已经失败的那个端口连接。 IEEE 802.1x 身份验证用于对有线以太网和无线 IEEE 802.11 网络进行经过身份验证的网络访问。 IEEE 802.1x 通过提供对集中式用户标识、身份验证、动态密钥管理和计账的支持来提高安全性和部署。

1. IEEE 802.1x 认证元素

在 IEEE 802.1x 协议中,只有具备了以下三个元素(如图 2-25 所示)才能够完成基于端口的访问控制的用户认证和授权。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 客户端。一般安装在用户的工作站上,当用户有上网需求时,激活客户端程序,输入必要的用户名和口令,客户端程序将会送出连接请求。

 认证系统。在以太网系统中主要是认证交换机,其主要作用是完成用户认证信息的上传、下达工作,并根据认证的结果打开或关闭端口。

 认证服务器。通过检验客户端发送来的身份标识(用户名和口令)来判别用户是否有权使用网络系统提供的网络服务,并根据认证结果向交换机发出打开或保持端口关闭的状态。

802.1x 协议与 LAN 是无缝融合的。 802.1x 利用了交换 LAN 架构的物理特性,实现了 LAN端口上的设备认证。在认证过程中, LAN 端口要么充当认证者,要么扮演请求者。在作为认证者时, LAN 端口在需要用户通过该端口接入相应的服务之前,首先进行认证,若认证失败则不允许接入;在作为请求者时, LAN 端口则负责向认证服务器提交接入服务申请。基于端口的 MAC 锁定只允许信任的 MAC 地址向网络中发送数据。来自任何“不信任”设备的数据流会被自动丢弃,从而确保最大限度的安全。

2. IEEE 802.1x 认证过程

配置 IEEE 802.1x 基于端口的认证,必须启用认证、授权、计账( Authentication Authorization Accounting, AAA),以及认证方法列表。认证方法列表描述了查询和认证用户的次序与认证方法。

以下是 802.1x AAA 处理过程。

 用户连接到交换机端口。

 执行认证。

 基于 RADIUS 服务器的 VLAN 分配被启用。

 交换机将开始信息发送至计账服务器。

 再次执行认证。

 交换机发送临时计费更新信息到计账服务器。

 用户从端口断开连接。

 交换机发送终止信息到计账服务器。

第 3 章 交换机的选择与适用

就像梁桥、拱桥、斜拉桥、悬索桥等既功能相似,又各有其不同的特点和用途一样,交换机的种类非常之多,不仅彼此之间的性能差异较大,而且各自拥有不同的特点,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场合。因此,必须根据实际环境和应用需要进行合理的选择。

3.1 交换机的分类与适用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交换机作不同的分类。不同类型的交换机,各有其功能、特点和应用范围,因此,对于网络管理者而言,应当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和实际需求选择最恰当的交换机产品。

3.1.1    智能与傻瓜交换机

以交换机是否可管理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智能交换机与傻瓜交换机。

1. 智能交换机

拥有独立的网络操作系统,可以进行配置和管理的交换机,称为智能交换机(也称可网管交换机)。

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接入计算机数量的增多,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必须选用可网管交换机,从而划分 VLAN、隔离广播域,提高数据传输效率,保障对敏感部门(总裁、财务、研发、人力资源等)的访问安全。对一些有较高性能和安全性需求,或者有较复杂网络应用的部门或工作组而言,也应当采用可网管交换机。

可网管交换机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都拥有一个“ CONSOLE”端口,或者位于机箱的背板,或者位于机箱的前面板(如图 3-1所示)。可网管交换机除了可以直接连接到交换机的 Console 口配置和管理外,还可以借助网络实现远程管理和维护。

2. 傻瓜交换机

不能进行配置和管理的交换机,称为傻瓜交换机(也称不可网管交换机)。如果局域网络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对性能和安全性要求不是很高,那么工作组交换机可以选用不可网管交换机。由于傻瓜交换机价格非常便宜,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低端网络(如学生机房、网吧等)的接入层,用于提供大量廉价的网络接口。傻瓜交换机没有“ CONSOLE”端口。图 3-2 所示为 D-Link 傻瓜交换机。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3.1.2    固定端口与模块化交换机

以交换机的结构为标准,可将其划分为固定端口交换机和模块化交换机。

1. 固定端口交换机

固定端口交换机虽然相对来说价格便宜一些,但是只能提供有限数量的固定端口(如100Base-TX、 1000Base-T、 1000Base-SX 等)和固定类型的接口(如 StackWise 和 FlexStack堆叠接口)或插槽(如 GBIC、 SFP、 X2、 XFP 等插槽)。因此,无论从可连接的用户数量上,还是从可使用的传输介质上,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常作为接入层交换机,为普通用户提供网络接入;或者作为汇聚层交换机,实现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图 3-3 所示为 Cisco Catalyst 3560 系列固定端口交换机,被用于为中高端用户提供网络接入。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如果交换机拥有 GBIC、 SFP 或 XFP 等类型的插槽,可以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标准的模块(如 1000Base-SX、 1000Base-LX 或 1000Base-T 等),以适应多种类型的传输介质(双绞线、多模光纤、单模光纤等),从而拥有一定的灵活性。
2. 模块化交换机

模块化交换机(也称机箱交换机)虽然在价格上要昂贵得多,但拥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可扩充性,用户可任意选择不同数量、不同速率和不同接口类型的模块,以适应千变万化的网络需求。而且,模块化交换机都拥有很高的处理性能(背板带宽、转发速率和传输速率等)、很强的容错能力,支持交换模块的冗余备份,并且往往拥有可热插拔的双电源,以保证交换机的电力供应。因此,模块化交换机通常被应用于核心层交换机或汇聚层交换机,以适应大量的数据转发处理,以及复杂的网络环境和网络需求。图 3-4 所示为 Cisco Catalyst 4503 模块化交换机。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在选择交换机时,应按照网络需求和投入资金,综合考虑选择模块化交换机或固定端口交换机。一般来说,核心层交换机应考虑其扩充性、兼容性和排错性,因此,应当选用模块化交换机;而汇聚层交换机和接入层交换机则由于任务较为单一,故可采用简单的固定端口交换机。

3.1.3    接入层、汇聚层与核心层交换机

以交换机的应用规模或所处网络位置为标准,可以将网络交换机划分为接入层交换机、汇聚层交换机和核心层交换机,如图 3-7 所示。通常情况下,支持 500 个信息点以上大型网络应用的交换机为核心层交换机,支持 300 个信息点以下中型网络的交换机为汇聚层交换机,而支持 100 个信息点以内的交换机为接入层交换机。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1. 接入层交换机

接入层交换机(也称工作组交换机)通常为固定配置端口交换机,拥有 16~48个 100Base-TX 或 1000Base-T 以太网端口,用于实现普通计算机的网络接入。同时,还往往拥有 2~4 个 1000 Mbps(甚至是10 Gbps)端口或插槽,用于实现与汇聚层交换机的千兆位(或万兆位)连接。图 3-8所示为 Cisco Catalyst 2960S 系列接入层交换机。小型网络中的接入层交换机往往是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不可管理的傻瓜交换机,而大中型网络中的接入层交换机则一般采用可网管交换机,以提高网络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可管理性。

2. 汇聚层交换机

汇聚层交换机(也称部门交换机、骨干交换机或聚合交换机)是面向楼宇或部门接入的交换机,用于将接入层交换机连接在一起,并实现与核心层交换机的连接。汇聚层可以是固定配置,也可以是模块配置,一般有光纤接口。与接入层交换机相比,汇聚层交换机通常采用1000 Mbps 端口或插槽,并拥有 2~4 个 10 Gbps 端口或插槽。同时,具有网络管理的功能,可以通过计算机的串口直接连接,或者通过网络远程连接,实现对交换机的配置、监控和测试。支持基于端口的 VLAN,可实现端口管理,对流量进行控制。图 3-9 所示为拥有 8 个10 Gbps 热插拔上行链路模块的 Cisco Catalyst 4500-X 系列汇聚层交换机。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3. 核心层交换机

核心层交换机(也称企业交换机或中心交换机)属于高端交换机,全部采用模块化结构,可作为网络核心构建高速局域网。核心层交换机可以提供用户订制、优先级队列服务和网络安全控制,并能很快适应数据增长和改变的需要,从而满足用户的需求。对于有更多性能和安全需求的网络,核心层交换机不仅能传输海量数据和控制信息,更具有硬件冗余和软件可伸缩性特点,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图 3-10 所示为 Cisco Catalyst 6500E 系列核心层交换机。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4. 数据中心交换机

数据中心交换机属于中高端交换机,中端采用固定配置(如 Cisco Nexus 2000、 Nexus 3000、Nexus 5000、 Nexus 6000),高端采用模块化结构(如 Cisco Nexus 7000、 Nexus 9000),主要用于连接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存储设备。数据中心交换机提供 24~48 个 10 Gbps 和/或 40 Gbps 速率端口, 40 Gbps 上联端口,支持二层和三层线速交换,适用于高性能数据转发。图 3-11 所示为 Cisco Nexus 2000 系列固定配置数据中心交换机,图 3-12 所示为 Cisco Nexus 7000 系列模块化数据中心交换机。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3.1.4    二、三、四层交换机

根据工作的协议层,交换机可分第二层交换机、第三层交换机和第四层交换机。

1. 第二层交换机

第二层交换机依赖于数据链路层中的信息(如 MAC 地址)完成不同端口数据间的线速交换,所有交换机都能够工作在第二层。接入层交换机通常全部采用第二层交换机。

2. 第三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机具有路由功能,可以使用 IP 地址信息进行网络路径选择,并实现不同网段间数据的线速交换。当网络规模足够大,以至于不得不划分 VLAN 以减小广播所造成的影响时,只有借助第三层交换机才能实现 VLAN 间的线速路由。因此,在中小型网络中,核心层交换机通常都由第三层交换机充当,而大中型网络中的汇聚层交换机都选用第三层交换机。中高端固定端口的交换机,往往具有三层交换的功能,如 Cisco Catalyst 3850 系列、 Catalyst 3750系列、 Catalyst 3650 系列(如图 3-13 所示)、 Catalyst 3560 系列等。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3. 第四层交换机

第四层交换机则使用传输层包含在每一个 IP 包包头的服务进程/协议(例如 HTTP 是用于传输 Web, FTP 是用于文件传输、 Telnet 用于终端通信、 SSL 用于安全通信等)进行交换和传输处理,实现带宽分配、故障诊断和对 TCP/IP 应用程序数据流进行访问控制等。由此可见,第四层交换机应当是核心层交换机的当然之选。 Cisco Catalyst 4500 系列、 Catalyst 4900 系列、Catalyst 6500 系列和 Catalyst 6800 系列(如图 3-14 所示)交换机都支持第四层交换技术。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第二层交换机主要用于实现局域网内主机间的快速信息交流,第三层交换机主要用于实现 VLAN 间的线速转发,第四层交换技术则可以为网络应用资源提供最优分配,实现应用服务质量、负载均衡及安全控制。二、三、四层交换机并不存在谁要取代谁的问题,而是各有其针对的环境和应用的范围。

图 3-13 Cisco Catalyst 3650 系列交换机

3. 第四层交换机

第四层交换机则使用传输层包含在每一个 IP 包包头的服务进程/协议(例如 HTTP 是用于传输 Web, FTP 是用于文件传输、 Telnet 用于终端通信、 SSL 用于安全通信等)进行交换和传输处理,实现带宽分配、故障诊断和对 TCP/IP 应用程序数据流进行访问控制等。由此可见,第四层交换机应当是核心层交换机的当然之选。 Cisco Catalyst 4500 系列、 Catalyst 4900 系列、Catalyst 6500 系列和 Catalyst 6800 系列(如图 3-14 所示)交换机都支持第四层交换技术。

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技术提升【1.7】

3.2 交换机的主要参数

局域网交换机是组成网络系统的核心设备。对用户而言,局域网交换机最主要的指标是端口的配置、数据交换能力、包交换速度等。下面将对交换机的一些重要技术参数作一些简要介绍,以便在设计网络拓扑结构和购置交换机时,根据网络的实际需要作出正确的选择。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