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刚入门 Python 的新手来说,没有达到孰能生巧的程度,一学就会一写就废是常态,我的经验告知我实则是我们没有记住那么多规则和用法,就像学英语背单词一样,单词量不够你就写不出句子,做阅读理解也翻译不出整篇文章的含义,所以这篇文章给大家一个充分利用碎片时间机会,没事拿出来翻一翻,写代码的时候查一查,长此以往就能熟能生巧。
今天分享内置函数总结,这些函数不用额外安装,拿来就能用,却能解决 80% 的日常编程问题。

一、数据类型转换函数:把数据变个样
就像我们可以把苹果榨成汁、把面粉做成面包,Python 里的数据也能 “变身”。这类函数的作用就是帮你在不同数据类型之间自由切换,新手最常用的有这几个:
|
函数 |
功能 |
通俗例子 |
|
int() |
把其他数据转成整数 |
把 “123” 这个文字转成 123,方便做加减乘除 |
|
float() |
转成小数 |
把整数 5 变成 5.0,适合需要准确到小数点的计算 |
|
str() |
转成字符串 |
把数字 100 变成 “100”,这样才能和 “元” 拼接成 “100 元” |
|
list() |
转成列表 |
把字符串 “abc” 拆成 ['a','b','c'],方便单独操作每个字符 |
|
tuple() |
转成元组 |
把列表 [1,2,3] 变成 (1,2,3),防止不小心修改里面的内容 |
|
dict() |
转成字典 |
把成对的列表 [[‘name’,‘小明’],[‘age’,18]] 变成字典,方便通过键找值 |
列如你在输入年龄时,用户可能输入的是文字形式的 “20”,用 int () 一转就能变成数字 20,这样才能计算 “明年多少岁”。
二、数学运算函数:帮你算得又快又准
这些函数就像随身携带的计算器,基本的加减乘除 Python 能直接算,复杂点的就靠它们:
- abs():求绝对值。列如 abs (-5) 会得到 5,算 “距离差” 时很有用。
- max():找最大值。max (3,7,2) 会返回 7,想从一堆成绩里找最高分就用它。
- min():找最小值。和 max () 相反,能快速找到最低分、最小的数。
- sum():求和。sum ([1,2,3]) 会算出 6,统计总分数、总金额超方便。
- pow():算乘方。pow (2,3) 就是 2 的 3 次方,结果是 8,比写 2**3 更直观。
- round():四舍五入。round (3.1415,2) 会保留两位小数,得到 3.14。
列如老师统计全班成绩,用 sum () 加总分数,max () 找最高分,min () 找最低分,几分钟就能搞定。
三、序列操作函数:处理列表、字符串的好帮手
列表、字符串这些按顺序排列的数据(叫 “序列”),有专门的函数来处理它们:
- len():算长度。len (“Python”) 会得到 6,知道字符串有几个字符;len ([1,2,3]) 得 3,知道列表里有几个元素。
- sorted():排序。sorted ([5,2,8]) 会变成 [2,5,8],从小到大排好;加个参数 reverse=True,就能从大到小排。
- reversed():反转。把列表 [1,2,3] 变成 [3,2,1],字符串 “abc” 变成 “cba”。
- enumerate():带序号遍历。遍历列表时,不仅能拿到元素,还能知道它是第几个,列如列表 [' 苹果 ',' 香蕉 '],会得到 (0,' 苹果 '),(1,' 香蕉 ')。
假设你有一个购物清单列表,用 len () 能知道买几样东西,sorted () 可以按字母顺序排好,方便核对。
四、对象操作函数:了解数据的 “底细”
想知道一个数据是什么类型、能不能做某些操作?这些函数能帮你摸清它的 “底细”:
- type():查看数据类型。type (5) 会告知你是 int(整数),type (“5”) 是 str(字符串),新手常用来排查 “为什么数字不能和文字相加” 的问题。
- isinstance():判断是否为某种类型。isinstance (5,int) 会返回 True(是),isinstance (“5”,int) 返回 False(不是),用来确保输入的数据类型正确。
- id():查看对象唯一编号。每个数据在电脑里都有个 “身份证号”,id (5) 会返回一串数字,帮你理解 “变量赋值” 的原理。
列如新手常犯的错误:想把 “10” 和 5 相加,结果报错。用 type () 一看,发现一个是字符串一个是整数,转成同类型就好了。
五、输入输出函数:和用户 “对话”
程序和人交互离不开输入输出,这两个函数是必备的:
- print():输出内容。把结果显示在屏幕上,列如 print (“Hello”) 就会打印出 Hello,调试程序、展示结果都靠它。
- input():获取用户输入。列如 input (“请输入姓名:”),会等待用户打字,然后把输入的内容存起来,做登录、问卷时常用。
列如写一个简单的问候程序,用 input () 问用户 “你叫什么名字?”,拿到名字后,用 print () 说 “你好,XX!”。
六、其他常用函数:小功能有大用处
还有几个函数虽然不常用,但关键时刻能解决大问题:
- range():生成连续的数。range (1,5) 会产生 1、2、3、4,循环的时候特别好用,列如 “重复做 5 次” 就用 range (5)。
- zip():把多个序列 “绑” 在一起。列如列表 [1,2,3] 和 ['a','b','c'],zip 后变成 (1,'a'),(2,'b'),方便成对处理数据。
- all():判断序列里的元素是否全为真。all ([1,True,'a']) 返回 True,只要有一个假值就返回 False。
- any():判断序列里是否有真元素。any ([0,False,'']) 返回 False,由于全是假值;any ([0,True,'']) 返回 True,由于有 True。
列如想重复打印 5 次 “加油”,用 for i in range (5): print (“加油”) 就行,不用手动写 5 行。
数据类型,集合?
收藏了,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