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又卡成PPT了?

”——别急着加内存条,也许问题不在你,而在Linux自己。

腾讯一位叫Kairui Song的工程师,最近往Linux内核扔了一颗“小炸弹”:SwapTable。

名字听着像Excel,干的却是给swap子系统“拆房重建”的活。

简单说,就是把原来分散在三个角落的缓存、映射、分配器,硬塞进一张表里,省掉一堆重复记账的元数据,顺带把锁争用也砍了。

效果?
官方跑分:4K页、mTHP场景下,交换性能直接飙20%~30%,空闲时内存还更瘦。
注意,这是“官方跑分”,就像手机厂商的“实验室数据”,真不真还得看社区老哥们的拷打。
27个补丁,一页页翻下来,最爽的是把swap缓存那坨“祖传屎山”给铲平了。
以前想改点啥,得先跟三四个模块打招呼,目前一张表搞定,后续想玩更紧凑的元数据、更细的并发,门槛直接腰斩。
国内媒体立马高潮:中国大厂给开源送礼!
国外媒体更冷静:代码能进主线再说。
两边都没错,毕竟内核合入不是微博热搜,得先过LKML那群“嘴臭但手稳”的维护者。
对普通人有啥用?
云服务器、K8s集群、跑一堆容器的开发机,都会少掉“内存爆了swap狂写”的噩梦。
但别急着把生产环境升内核,补丁还在走流程,Debian、Fedora、Ubuntu、RHEL都还没点头。
真想尝鲜,盯三件事:LKML邮件列表的风向、第三方跑分报告、发行版啥时候打包。
一句话总结:SwapTable要是真落地,后来“内存不够”可能不再是加钱的理由,而是等内核更新。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