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mpt、Agent、MCP 到底是啥?

内容分享3周前发布
1 0 0

“Agent 是智能实体?MCP 是 AI 时代的 USB 协议?” 最近刷到 AI 相关内容,不少人都会被这些专业术语绕晕。别慌,今天就用最通俗的语言,把 Prompt、Agent、Function Calling、MCP 这几个关键概念讲清楚,让你轻松跟上 AI 潮流。

从 “聊天” 说起:Prompt 原来分两种

2023 年 OpenAI 刚推出 GPT 时,AI 更像个普通聊天框 —— 我们发消息,它给回复。我们发的这些消息,就是User Prompt(用户提示词) ,列如 “我肚子疼怎么办”“帮我写个工作总结”。

可细心的人会发现,AI 聊天总少点 “人情味儿”。就像你说 “肚子疼”,妈妈会问 “要不要去医院”,爸爸可能让 “去趟厕所”,女朋友或许会吐槽 “我也疼呢,别烦我”,但 AI 只会给个通用答案,列如 “多喝热水,注意休憩”。

为了让 AI 有 “人设”,大家开始想办法:把人设信息和用户消息打包成一个 Prompt。列如发 “你目前是我女朋友,我肚子疼”,AI 可能就会回复 “我也疼呢,别烦我”,这才有点内味儿。但问题来了,“你目前是我女朋友” 这句话,并不是我们真正想表达的内容,总觉得别扭。

于是,System Prompt(系统提示词) 应运而生。它专门用来设定 AI 的角色、性格、背景和语气,那些不是用户直接说的内容,都能塞进去。列如把 “你是一个温柔体贴的女朋友,说话带点小撒娇” 设为 System Prompt,之后每次发 User Prompt “我肚子疼”,系统会自动把两者一起发给 AI,聊天就自然多了。像 ChatGPT 的 “自定义 ChatGPT” 功能,实则就是让用户设置自己的 System Prompt。

让 AI “动起来”:Agent 不只是聊天机器人

有了完美人设,AI 依旧只是个 “话痨”—— 你问问题,它给答案,却没法帮你做实际事。能不能让 AI 自己完成任务?开源项目 AutoGPT 给出了早期答案,也催生了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

列如想让 AI 帮你找电脑里 “原神” 的安装目录,先得给 AutoGPT 写几个工具函数,像list_files(列目录)、read_file(读文件)。接着把这些函数的功能、用法告知 AutoGPT,它会生成一个 System Prompt,告知 AI 模型 “有这些工具,想用的话得按这格式说”。然后你发 User Prompt “找原神安装目录”,AutoGPT 就会把 System Prompt 和 User Prompt 一起发给 AI 模型。

如果 AI 模型够机智,会按指定格式说 “调用list_files函数”,AutoGPT 解析后调用对应函数,把结果反馈给 AI,AI 再决定下一步,直到完成任务。这里,AI Agent 就像个 “中间人”,连接用户、AI 模型和Agent Tool(代理工具) —— 那些能让 AI 做事的函数、服务,都是 Agent Tool。

不过,早期 AI Agent 有个小 bug:AI 可能会乱回复格式。列如明明要它说 “调用 XX 函数”,它却闲聊起来。为了补救,许多 Agent 会自动重试,一次不行就两次,虽然能用,但总让人不放心。

给 AI “立规矩”:Function Calling 解决格式难题

为了让 AI 回复更规范,ChatGPT、Claude、Gemini 等大模型厂商推出了Function Calling(函数调用) 功能,核心就是 “统一格式、标准化描述”。

以前用 System Prompt 告知 AI“有哪些工具、按啥格式回复”,描述全靠自然语言,怎么说都行。但 Function Calling 要求用 JSON 格式定义工具:name字段写工具名,description写功能,parameters写必填参数。而且这些工具描述会从 System Prompt 里分离出来,单独放一个字段,AI 用工具的回复格式也被固定死。

这样一来,工具描述都在一个地方,格式还统一,开发者能更有针对性地训练 AI 理解调用场景。就算 AI 偶尔出错,由于格式固定,AI 服务器能自己检测到并重试,用户完全没感觉。不仅降低了开发难度,还省了不少成本,目前越来越多 AI Agent 开始用 Function Calling 取代 System Prompt。

但 Function Calling 也有缺点:没有统一标准。每家公司的 API 定义不一样,许多开源模型还不支持,想做个能跨模型用的 AI Agent,依旧麻烦。所以目前 System Prompt 和 Function Calling 还在 “同台竞技”。

让工具 “共享”:MCP 是 AI 界的 “快递员”

聊完 AI Agent 和 AI 模型的沟通,再看看 AI Agent 怎么和 Agent Tool 打交道。一开始,大家把 AI Agent 和 Agent Tool 写在同一个程序里,直接调用,简单粗暴。但慢慢发现,许多工具是通用的,列如网页浏览工具,多个 Agent 都要用,总不能每个 Agent 里都复制一遍代码吧?

这时MCP(模型通信协议) 出现了。它就像 AI 界的 “快递员”,专门规范 AI Agent 和 Agent Tool 服务之间的沟通方式。提供工具服务的叫 “MCP Server(MCP 服务器)”,调用工具的 AI Agent 叫 “MCP Client(MCP 客户端)”。

MCP 会明确:MCP Server 和 MCP Client 怎么说话,MCP Server 必须提供哪些 “接口”—— 列如告知别人 “我这里有哪些工具”“工具怎么用”“要传什么参数”。而且 MCP Server 不只能提供工具,还能存数据(列如帮 AI 读写字节的 “Resources”)、给 AI 准备提示词模板(“Prompts”)。

更方便的是,MCP Server 可以和 AI Agent 在同一台电脑上,用 “标准输入输出” 沟通;也能部署在网上,通过 HTTP 连接。关键是,MCP 和 AI 模型没啥关系,不管 AI Agent 用的是 GPT 还是 Claude,MCP 都能帮它管好工具、数据和提示词。

完整流程演示:AI 是怎么帮我哄女朋友的

说了这么多,这些概念到底怎么配合工作?举个真实例子:女朋友说肚子疼,我问 AI Agent “女朋友肚子疼该怎么办”,看看整个过程。

  1. AI Agent(也就是 MCP Client)先把我的问题打包成 User Prompt。
  1. 通过 MCP 协议,AI Agent 向 MCP Server 要 “所有可用工具” 的信息。
  1. AI Agent 把工具信息,要么转成 System Prompt,要么按 Function Calling 格式整理好,和 User Prompt 一起发给 AI 模型。
  1. AI 模型看到有个 “网页浏览工具(web_browse)”,就按格式说 “调用web_browse工具,搜‘女朋友肚子疼怎么办’”。
  1. AI Agent 收到后,再通过 MCP 协议,让 MCP Server 调用web_browse工具。
  1. web_browse工具搜完网页,把结果返回给 AI Agent,AI Agent 再传给 AI 模型。
  1. AI 模型结合网页内容,给出最终答案:“先给她冲杯红糖姜茶,陪她聊聊转移注意力,要是疼得厉害就送医院。”
  1. 最后 AI Agent 把答案显示给我,我照着做,还被女朋友夸贴心~

实则,Prompt、Agent、Function Calling、MCP 这些概念,不是谁取代谁,而是像齿轮一样,相互配合,组成了 AI 自动协作的完整系统。

别被 AI 焦虑裹挟,从懂一个小概念开始

目前总有人说 “AI 要取代人类”“学 AI 来不及了”,实则没必要焦虑。回看过去的每一次技术变革,普通人大多是被时代推着走,只能被动适应。但这次 AI 浪潮不一样,我们可以主动靠近 —— 列如从搞懂 “什么是 AI Agent”“什么是 Prompt” 开始。

AI 不是洪水猛兽,而是能帮我们提高效率、解决问题的工具。或许目前的你,还分不清这些术语,但只要愿意花 10 分钟,慢慢了解,就能跟上节奏。毕竟,比起被时代淘汰,更可怕的是连尝试了解的勇气都没有。

下次再刷到 AI 相关内容,当别人聊起 Prompt、Agent、MCP 时,你就能笑着说:“这些啊,我早就懂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