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犀牛”队员筑起森林防火墙

内容分享1个月前发布 DunLing
0 0 0

犀牛,被称为“动物界的森林消防员”,和大多数动物怕火不同,犀牛只要见到火,就会将其踏灭。

在流村镇,也有不少“犀牛”,他们见火就灭,每年11月1日至5月31日的防火期,他们日夜守护在山场,筑起了一道森林防火墙。他们就是专职扑火队。

别看这小地儿不起眼,里面住着个个是“精英”,哪里有火情,第一时间就会到达现场施救,多年来未发生一起大的火灾……

在流村镇白羊城村外的一处小院里,住着20多位男性,他们是森林消防总队昌平大队第五中队的扑火员。

45岁的王学禹是扑火队队长。6点刚过,他就醒了。麻利地穿好迷彩服,熟练地将被子叠成“豆腐块”,他悄悄地打开房门,去水房洗漱。

6点半,大山一片寂静,天还未亮。清脆的哨声响起,打破了这寂静。新的一天开始了,小院开始活跃起来。队员们陆续起床。

“集合!”哨声再次响起,20位队员已经分两排,整齐地站在了院里。

“跑步走!”王学禹一声令下,队员们出发了。他们要沿着周围的山场跑五公里。一来,训练体能,二来,熟悉地形。

第五中队的片区内,有7万多亩山场,1万多亩平原造林。他们的任务,就是要保证这9万多亩森林的安全。

半个小时后,队员们回到小院吃早饭。八点半,训练再次开始。

队员们将高压细水雾、风力灭火机、往复式水枪、高压强力灭火器等设备从库房拿到院子里一一调试。

“每天都得调一遍。”“要是一直放在那儿,万一哪天用上了,不好使,还不得耽误事儿?”队员们介绍,山上冬天气温低,设备如果不常用,容易出毛病。

一台风力灭火机20多公斤,高压细水雾25公斤,队员们或手持或肩扛,在王学禹的指导下,操作着设备。

“你们三个一组,你主攻,你俩掩护,要有默契,山场的火依靠风力会打漩,必须齐心协力,谁都不能走神,再往下点……”王学禹一边说,一边手把手地纠正动作。

王学禹是队里的老人,经验丰富,参与过多次灭火工作。

2012年清明节,扑火队接到指示,黄土洼村的山场上有人上坟,着火了。3分钟内,队员们穿好衣服,装齐设备,开上车就出发了。

“我们要求做到‘3个15’,15分钟内到达现场,15分钟解决战斗,损失控制在15亩内。”王学禹介绍,除此之外,从接警到出小院大门,要控制在3分钟内。

到达山场后,队员们背上灭火设备,往上爬。灭火不像爬山,要走捷径,在树林里前行,有时需要借助砍刀。

“火势很大,后来南口队也来了,结果他们还没上到着火点,掉头就走了,由于南口九仙庙村也着火了。”王学禹清楚地记得,那天队员们将黄土洼村的大火扑灭后,午饭都没来得及吃,就赶去了九仙庙。

48岁的刘长水也参与了那天的扑火工作。“本来就劳累了一上午,没吃饭,又背着设备爬了一个半小时山路,特别疲惫。火特别大,吓得直哆嗦。”

刘长水和王学禹是扑火队中经验最丰富的,他承认,那次他真的害怕,“30多米高的火苗两分钟内就从山根窜到了山顶,烤得浑身不舒服。那天有位扑火队员不幸牺牲了。”

流村林业站工作人员孔令伟,那时还是扑火队的成员,也参与了那次救火。“那是我人生中遇到的最艰难的时刻,夜里1点多才下山,3点多又上去,肩膀都磨流血了,脚下的余火烫得脚心疼。那时候我26岁,那是我从小到大受过最大的苦。在扑火队的3年,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笔财富。”

训练时,王学禹把这些经历一五一十地告知后来加入的队员们,以让他们提高警惕,提升业务能力。

这几年里,队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日子枯燥,大半年的时间不能回家,许多人待不下去。每年的11月1日至次年5月31日,是防火期。扑火队实行军事化管理,虽然家就在几里地外,但队员们一周只能在家待上一个晚上。元旦、春节这些法定节假日时,要求更严,所有人必须24小时在岗。

“有一回,来了12个人,下了车一看,走了6个,剩下的6个待了没几天也走了。”王学禹说,他家里也有老人孩子,能理解那些离开的人。

自2012年扑火队成立后,王学禹已经4年没在家过春节了。

“队员们在一起包包饺子,看看春节联欢晚会,但是我不敢太放松,春节烟花爆竹容易引起火灾,得时刻绷着神经,时刻备战。”部队退伍的王学禹说,这些年,他已经习惯了这种紧张的日子。

目前扑火队里的20名队员,年纪最大的54岁,最小的22岁。22岁的胡冲雨是今年10月底跟着姑父胡月新来队里的。

“初中毕业后,我就上班了。爸妈做水产生意,很宠我,不想让我来。但是我觉得我长大了,不想总在他们身边。”胡冲雨说,每天跑10公里,一周至少3次负重爬山,一天到晚的体能训练,虽然很累,但他能接受,“这也是逼着自己锻炼身体,有句话说得好,目前不养生,将来养医生。”

“他还小,不像我们,都上有老下有小。”刘长水说,他母亲已经73岁,儿子24岁,爱人不但要上班,还得照顾母亲。

晚上八点,紧张的一天结束,队员们聚在一起看起了电视,刘长水的眼圈突然红了,他猛然想起,已经4年没给父亲上坟了。

晚上11点,大多数队员已经进入梦乡。刘长水拿起手机,给刚下班的爱人发了条短信,“路上慢点,注意安全。”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您必须登录才能参与评论!
立即登录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