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刷电机是一种采用电子换向技术替代传统有刷电机中机械换向器和碳刷的直流电机。其发展可追溯至 1845 年英国物理学家惠斯顿申请的线性马达专利,而 1962 年借助霍尔元件,实用化的直流无刷马达正式问世,并随后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从结构上看,无刷电机主要由定子、转子以及位置传感器加电子换相电路三部分组成,其中转子为永磁体,电枢绕组则分布在定子上。
无刷电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位置传感器和电子开关电路,使定子产生的磁场与转子的磁场始终保持垂直,以此产生最大转矩驱动转子旋转。在调速过程中,检测到的端电压信号会被送到数字信号处理器(简称DSP),经计算得出电动机的实际转速,再与给定转速进行比较后输出脉冲宽度调制 (简称PWM)信号,通过控制开关管的通断来调节电动机电流(电压)大小,从而实现转速的准确变化。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无刷电机可分为多种类型。按电机结构,有内转子和外转子无刷电机,内转子无刷电机惯量小、启动和制动性能好,适用于无人机、电动工具等;外转子无刷电机则扭矩惯量比大、低速稳定性好,常用于风力发电机、电动自行车等场景。按驱动方式可分为方波驱动和正弦波驱动无刷马达,前者控制简单、成本较低,后者运行更平稳、噪声更低且效率更高。按冷却方式有自然冷却、强迫风冷和液体冷却无刷马达,分别适用于低功率、较大功率以及高功率密度且对温度控制要求严格的场合。按编码器类型则可分为无传感器和有传感器无刷马达,无传感器类型通过软件算法估算转子位置以降低成本,有传感器类型则使用霍尔传感器或光电编码器等准确检测转子位置,控制精度更高。
无刷电机由于没有碳刷和机械换向器,避免了摩擦带来的损坏,大幅提升了电机的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没有电刷电阻的损耗,且磁场控制更准确,因此效率高于有刷电机;通过电子换向器可实现准确的速度控制、转矩控制和宽范围调速,控制灵活性强,适用于精密控制场合;同时,没有机械换向器运行时的摩擦和火花,运行噪声更低。
凭借这些优势,无刷电机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器械、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电动工具等众多领域。例如,在工业自动化中用于机器人、数控机床;在医疗器械中用于血液泵、呼吸机;在新能源汽车中作为驱动电机,为各行业的高效运转提供了有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