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高考填志愿最头疼的就是工科专业,名字听着差不多实际差出十万八千里。
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这对“孪生兄弟”坑了多少人,去年某985高校调查显示42%的大二学生后悔专业选择,其中三分之一栽在这两个专业上。

关键这俩专业直接决定毕业是进车间拧螺丝还是坐办公室敲代码——去年秋招通信工程本科生平均薪资比电子信息低400块,华为研发岗简历池里通信专业淘汰率高出18%。
通信工程这波降温早有预兆。
全球5G基站建设完成率去年就冲到83%,三大运营商砍掉12%校招名额,中兴通讯甚至把部分岗位改成“通信技术储备岗”玩文字游戏。
但电子信息工程吃到了智能硬件爆发的红利,智能汽车、AR眼镜这些新兴领域都在抢人,有个在小米做手环开发的学长说他们部门三年扩了四倍。
更狠的是深圳几家无人机公司,直接跑到电子信息的实训室蹲点挖人,现场开价月薪1万2。
行业周期这事真得信邪。

十年前通信工程吃香是由于3G到4G的过渡期,目前6G没落地自然青黄不接。
但电子信息工程绑定了更底层的硬件创新,去年全球芯片产业链投资暴涨60%,连做扫地机器人的科沃斯都砸钱搞起自动驾驶团队。
有个反直觉的数据:通信工程硕士起薪反而比本科低5%,由于运营商目前把研发岗都外包给设备商了。
高校课程设置才是真坑。
许多学校通信工程还在教2G时代的信道编码,电子信息工程的EDA软件还是十五年前的版本。
北京某211学生曝出他们实验室示波器比学生年龄都大,做项目全靠淘宝买二手零件。
相比之下,深圳技术大学把整车拆解当实训课,学生大二就能摸到激光雷达,难怪毕业生被特斯拉中国预定了三成。

选专业这事得会看产业链地图。
长三角的通信企业都在转型做智慧城市,珠三角电子信息的岗位跟着消费电子走。
有个狠人同时修了这两个专业,发现通信工程的数学建模能力在金融科技行业特别吃香,目前搞量化交易反而比做基站的同班同学多赚两倍。
最近冒出个新趋势:通信工程背景转行做芯片验证工程师特别顺畅,由于数电底子比纯电子信息的还扎实。
过来人提议千万别看名字选专业。
参与过电赛和数模竞赛的学长提醒,电子信息工程要玩得转得能焊电路板写到凌晨三点,通信工程搞算法仿真可能半个月见不着太阳。
最魔幻的是有个学姐考研调剂到通信工程,结果导师让她研究脑机接口,目前跟着神经科学实验室发顶刊论文。
这俩专业早就打破原有边界,关键看能不能抓住技术融合的机会点。